访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
守护一方净土“失地”重回“湿地”
——访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
从“人鸟争地”到“人鸟相互成就”,再到科技加持的创新探索,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的实践,增强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期待,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最佳实践案例,通过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向全球推介。
闽江河口湿地位于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面积2100公顷。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我国东南沿海最优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有关专家呼吁抢救性保护闽江河口湿地的信息专报件上作出重要批示。
20多年来,福州市牢记嘱托,从立法保护湿地、湿地勘界立碑到巡护队伍建立、巡护常态化,从湿地生态监测科研起步到科研成果丰硕,从湿地博物馆建设到湿地生态研学,系统推进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和利用工作,让“失地”重回“湿地”。
日前,记者专访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解码湿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新路径。
闽江河口湿地迎来生态蝶变。记者 林双伟 摄
立法保障 规划引领
记者: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去年6月正式实施,搭起湿地保护“四梁八柱”。在这方面,闽江河口湿地有怎样具体的探索?
郑航: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配合修订《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长乐区也为保护闽江河口湿地制定实施了《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水产养殖管理规定》《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水产养殖场退养补偿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2021年,我们邀请国际一流的生态景观规划团队规划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方案》《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提升规划》等方案,夯实湿地保护和融合发展之路。我们对标世界自然遗产要求,争取在3年时间,按照规划落地实施湿地保护和景观提升项目。
在法律保障、执法护航方面,我们与福州公检法单位共同创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司法保护基地、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检察联络室,牵头制定《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环境联合保护实施方案》,共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制度,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持续推进湿地保护区常态化执法巡护。
保护优先 修复生态
记者: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哪些策略和措施?能否为湿地保护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
郑航:针对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小而精的特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的思路是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三区合一,全面保护。同时,把公园建设好,不仅作为保护区的生态屏障,也作为人与环境、自然生态融合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长乐区在湿地周边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的大规模流域整治,对陈塘港、二刘溪等主要流入闽江口的小流域污染进行治理,排污、治污工程深入各村庄。经过治理,陈塘港内每天都有钓鱼者。在湿地海边,我们持续开展海漂污染物治理,涉及范围1507公顷,年清理海漂污染物150多吨(干重)。在清理海漂垃圾过程中,我们按照潮汐规律和候鸟迁飞、取食、嬉戏规律制定清理时间、地点,保护鸟类生境,同步监测鸟类生活状况。
面对在闽江河口湿地肆虐的互花米草,我们秉持保护优先的理念,以科研为支撑,经过多次摸索,选择“刈割—旋耕”及人工拔除除治方法。2017年至2021年,我们完成全部4590亩的互花米草除治,乡土植被恢复2605.5亩,其余地块保持光滩供水禽觅食与栖息。而保留光滩和种植乡土植被、红树林的大小、位置,也是经过我们日常监测和专家共同研究,按水鸟栖息习性和生境要求设计的。第一块成片治理的滩涂,仅两年多就基本恢复湿地原生态。
同时,我们结合环保整治项目,在周边镇村的共同努力下,对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内3197亩养殖塘开展全面“退养还湿”,通过改造水闸、调节水位、营造生态鸟岛、种植乡土植被等措施,将退养池塘改造成生境多样的高潮位水鸟栖息地调节区。如今,退养区内水草悠悠、浅滩鱼虾多,一年四季雁鸭成群,鸻鹬纷飞,鹭群翔集,黑脸琵鹭、反嘴鹬等十几种珍稀鸟类成了常客。
科研支撑 科学保护
记者:如何确保闽江河口湿地保护行动的科学性,避免造成二次破坏?
郑航:我们以各类专项课题研究为抓手,充分调动各方科研力量,形成湿地生态系统科研项目的闭环。
在闽江河口湿地,院士工作站、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院、国家生态定位观测站等研究机构、团队深耕多年,与保护区管理处一起积极开展中华凤头燕鸥等珍稀濒危水鸟抢救性保护工程,搭建湿地科研智慧监测平台,开展视频监控、森林水文水质观测、气象监测等智能化建设工作,常态化实施湿地水鸟、水质、水文、植被、疫源疫病等项目监测,实现科研与建设一体化。全力推进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2022年成立福州市滨海湿地生态研究中心,为更好集聚各方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奠定基础。
我们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开展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计算模式、互花米草监控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河海大学联合开展“闽江河口湿地演变研究及演示沙盘建设”,摸清了闽江下游水文、地质地貌变化规律和趋势,打造了能够模拟项目建设地潮汐变化的大型沙盘,建设了虚拟仿真演示系统平台;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开展“闽江河口湿地保护与利用综合研究”项目,制定了湿地管理与服务标准体系,提出湿地生态效益评价框架、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并对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遗产申报标准体系与工作程序,研究制定具体的申遗路径及相应的策略。
一系列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在我们保护、发展和运营实践上,促进生态文明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聚焦宣教 多方合作
记者:当前,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已步入正轨,为进一步实现良性循环,湿地还需做些什么?
郑航:我们秉持严格管护、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媒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案例、自然界生动故事和湿地自然生态规律。每年根据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情况和候鸟栖息特点,开展摄影比赛、生态宣传片拍摄等多形式生态教育宣传,充分吸引群众参与湿地宣教。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阵地,闽江河口湿地每年定期举办“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国际海岸清洁日”等主题活动,全方位开展湿地生态研学;与相关单位共建自然教育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生态道德教育基地。
我们有针对性地与周边村民展开宣教互动,在阜上村开展湿地立法教育、在汶上村和文石村开展志愿者湿地知识科普及研学探索、在菊潭村开展“世界湿地日”科普宣教活动、在潭头中心小学开展湿地科普进校园活动等,拓展湿地生态教育新模式,凝聚跨界保护强大合力,年均接待各类参观学习团体300批次3.6万人次,吸纳志愿者3000人以上。
百姓共享 文化涵养
记者: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闽江河口湿地如何将这份民生福祉惠及更多百姓?
郑航:2018年起,我们着眼突出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和景观效果,结合游人观赏特性,在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按规划实施近200个项目,精心打造开放型有文化的湿地公园,建成湿地文化体验区、湿地生态农业区、湿地生态观光区、湿地生态渔业区、天然湿地保育区五大功能区块,一方面有效地缓冲保护区人流管控压力,另一方面与社区和公众共享生态建设成果。2022年,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晋升A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近50万人次。
我们还有意识地参与以湿地为中心的周边村镇发展规划,鼓励发展民宿、观鸟、餐饮等配套服务;助力“一产转三产”,累计租赁流转乡村鱼塘并改造为水鸟栖息地499亩;将在湿地周边生活的居民聘为湿地巡护员及保洁员,为131名周边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在和周边村庄干部群众的交流中,我们积极引导村民转变发展思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康养产业,营造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我们积极创建湿地教育中心样板点,与政府、机构合作构建跨界保护利用共同体;推动闽江南岸“沿江线”和美丽海湾“沿海线”两大生态片区连片开发,通过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区域开发与持续运营、投融资与项目实施等,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开放的良好生态环境应该是百姓可以共享的生活组成,就是人民生活的金山银山。当人们普遍转变了发展就是过度地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观念,接受了由山水江河湖海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绿水青山就是自己生活、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金山银山就在自己的眼前了。(记者 蓝瑜萍)
- 全国典型!福州这个公园入选!(2023-08-08 16:23:30)
- 福清:吃完“全羊宴” 5米巨蟒趴在芦苇丛(2023-08-08 07:59:08)
-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2023-08-08 07:39:53)
- 整治扬尘污染,福州高新区多部门在行动!(2023-08-07 09:52:25)
- 全市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召开(2023-08-01 22:30:00)
- 看福州法院生态司法保护的生动实践(2023-07-31 07:36:45)
-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公布(2023-07-28 10:34:26)
- 一湾碧水兴万家 永泰持续探索生态价值变现路径(2023-07-28 07:37:42)
- 中华凤头燕鸥与黑颈鹤频频现身自然保护区(2023-07-26 17:14:05)
- 拉萨拉鲁湿地生态向好(2023-07-25 11:43:10)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