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 区县报道

福州高新区这家企业深耕再生医学领域,年产值达4亿元

2022-03-10 23:12:24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张笑雪

福州高新区这家企业深耕再生医学领域,年产值达4亿元张其清(左一)和团队成员进行技术探讨。(福州高新区供图)

“别看这小小的一块牡蛎壳,做出的人造骨骼1克售价2000多元,比黄金还贵!”在位于福州高新区的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其清展示了利用海洋资源研发的多种关于人体器官再生修复的产品。去年,该公司产值达4亿元。今年,随着3条全新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公司产能预计翻番。

生物医药专家回榕创业

张其清祖籍福州。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生物材料、纳米技术等领域研究。2013年,他来到故乡福州,希望将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技术落地转化。

“回到福州,发现这里的营商环境很好,除了一站式服务,审批速度也很快。”张其清说,当时他希望在高新区建立研发基地和生产厂房,各级相关部门迅速落实,并规划了两块共约4.55万平方米的发展用地。次年,吉特瑞生物在福州高新区留创园揭牌,生产基地同步规划建设。

“后方稳定”让张其清和团队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产学研落地。其间,他主导研制出了胶原基可吸收外科手术缝线等新品种,并主持制定了我国首部可吸收外科缝线行业标准。同时,还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生物医学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落地。

新材料引导组织再生

用牡蛎壳来代替人骨,用鱼鳞、鱼胶等海洋废弃物来研制医用缝合线……依托福州丰富的海洋资源,吉特瑞在福清、罗源和连江设立原料供应基地,开发出以废弃贝壳、虾蟹壳、鱼皮、鱼鳞等下脚料为原料的医用引导组织再生材料。

“这种材料可以引导组织再生,比如骨骼断裂后,通过这种材料可以刺激人体自身骨骼再生长,而非金属关节的物理性质替代。”张其清说,由于使用起来用量很小,价格并不比金属材料贵。

据介绍,这种技术可用于意外伤害、恶性肿瘤和生理功能减退等疾病造成的软硬组织缺损的再生性修复治疗,还改变了传统修复方法造成创口病情容易复发的情况。由于该项目充分利用福州海洋渔业优势,被列入“海上福州”重点项目。

助力打造全产业链

“我在科研一线工作了几十年,亲眼见证了中国生物医药材料行业从起步到发展的过程。”张其清认为,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企业的生命力,更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目前,吉特瑞的医用胶原膜和医用胶原修复膜等产品已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结束了同类产品只能依靠进口的历史。产品自上市以来,公司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去年3月,随着生产基地大楼的建成投用,该公司建成2条生产线,年产值达4亿元。今年春节前夕又新增3条生产线,预计今年产能同比翻番。

科研上水平,转化上效益。在张其清看来,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让产品真正服务大众,才最能体现科学价值。怀着这种信念,他将在福州继续深耕再生医学领域,助力打造引导组织再生修复行业全产业链。记者 张笑雪 通讯员 薛小丽 廖思兴

【责任编辑:陈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