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攀树比赛,厦门女将获奖!系大陆唯一选手
攀树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种技能,是一项追求健康、向往大自然的健身运动。
日前,在马来西亚落幕的2024亚太攀树锦标赛上,“90后”厦门女攀树师俞燕玲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参赛选手,取得了投掷豆袋项目单项第二名、总成绩第六的好成绩。
俞燕玲(中)和其他参赛选手合影。
她说,站在树的视角俯视时,就会觉得自己多么渺小,对树又多了一份崇敬。
投掷豆袋比的是手感
讲究准度也讲究策略
亚太攀树锦标赛包含了投掷豆袋、速度攀爬、工作攀爬、空中拯救、上攀共五个项目。俞燕玲于去年12月在ISA香港攀树锦标赛中获得了总成绩第二名,拿到了亚太攀树锦标赛的入场券。
从比赛现场的视频中记者看到,俞燕玲手指握着绳子,双手顺势前后摆起来,找准角度后向上抛出豆袋,同时身体也往上跃,豆袋就稳稳地挂在树枝上。投掷豆袋的高度、准度以及打结,是攀上树最重要的一步。
投掷豆袋不仅考验技巧、心理素质,还考验着战略战术。“比的是手感和稳定性,有的人平时投得很好,比赛时很紧张,也会抛不到。”俞燕玲说。
据介绍,该项目比赛分为A、B两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3分、5分、7分、9分四个分值,但是每个区域仅可选择一个得分点,而且在同样分数的情况下,时间越快者取胜。
俞燕玲先选择在A区快速拿到保底3分,再到B区夺取7分。此外投掷完成后架设支点又能有额外积分。在规定时间内她取得了19分,以1分之差屈居第二名,这也是她在该项目有史以来取得的个人最好成绩,也是她第一次在该锦标赛中获得奖牌。
俞燕玲(右)参加投掷豆袋比赛。
进厦大加入攀树协会
曾爬上60米高的杉树
2012年,俞燕玲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进入厦大学习,2015年加入厦大攀树协会。
俞燕玲
“我以前很内向,有社交恐惧。一开始接触攀树这项运动,我只要面对树就可以,让我很放松、很舒服。当我不断深入学习攀树、想要不断提高,就不得不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情,我慢慢开始与人沟通、互动,我发现攀树给我带来了惊喜的改变。”
这些年,她前往香港、台湾等地区学习,多次参加攀树赛事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如2015年香港攀树锦标赛女子双绳脚锁冠军、2016年台湾攀树公开赛女子大满贯(包揽所有项目冠军)、2017年中国攀树锦标赛暨厦门国际邀请赛大师赛女子组冠军等。
她还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ISA(国际树木学会)国际认证的女攀树师。在宝岛台湾,她曾爬上一株60米高的杉树,这是她目前攀爬的最高纪录。大学毕业后,原本读行政管理专业的她,却进入专业攀树公司,成了树木的“Tony”老师(一般指理发师)——树艺师。
俞燕玲全副武装准备参赛。
每一次爬树都是挑战
凭借一技之长助力科研
传统的树木修剪从外部进行,树冠里的枯枝很难修剪到,攀树师可以爬到树上,从内而外进行。如鼓浪屿等一些大型机械无法使用的区域,也是只能依赖人工修剪。
俞燕玲说,每一棵树的情况不同,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挑战,而且树上可能有各种“意外”,比如红火蚁、蜜蜂。她常被叮咬得又疼又痒,得一个星期才消肿。因此,攀树师常常随身带着药物。
她常年和植物园合作,采摘大叶南洋杉的果实,助力科学研究。“大叶南洋杉很高,有20米左右,而且枝繁叶茂,叶片呈披针形,很锋利,果子很大,有5公斤重,而且长满刺。采摘的时候天气炎热,为了避免被刺,要穿着厚厚的工装服,将羊皮做成的袖套套在胳膊上,很热很不透气,真是太难受了。”即便全副武装,都无法完全避免不被扎到。往往完成工作两三天后,她还会在皮肤上发现黑色的刺。
除了完成和修树有关的工作,她还曾帮助科研人员攀上树,小心翼翼抓下鸟宝宝,安装定位器,再把鸟宝宝送回树上;也曾帮助市民游客取下挂在树上的无人机。她还积极参与攀树的培训和赛事的组织。
俞燕玲说:“我希望越来越多爱好攀树和热爱树木的人能参与进来,助力攀树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 杨梅芒果虽美味采摘时别爬树 小心脚下防扭伤(2020-06-10 15:40:17)
- 厦大举行攀树比赛 参赛女生人数及成绩力压男生(2015-11-16 08:48:47)
- 公园龙眼频遭私摘 女子摘不到问记者会不会爬树(2015-08-06 11:08:34)
- 男子爬树时摔伤“命根” 莫名“金枪不倒”20天(2015-06-30 09:36:01)
- 盘点厦学校“高大上”体育课:上得了天下得了海(2014-11-10 15:11:06)
- 漳州一工人采摘芒果坠亡 部门:建议不要上树采(2014-07-11 09:45:14)
- 双脚锁绳刷地就上树 厦大传说中的爬树课开课啦(2012-10-19 09:04:17)
- 半夜借路边绿化树爬进大排档 小偷撤退时被抓住(2012-06-11 07:40:1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