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一座古城的“有机更新”
近日,漳州古城保护发展咨询委员会揭牌,会集了传统文化保护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这意味着漳州古城的保护发展有了更雄厚的智力支持,漳州古城的品牌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漳州古城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总面积53公顷,是该市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与建筑名片。漳州古城核心区内的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2017年,漳州古城保护建设(一期)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领域最高奖——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本期《深读》带你走进漳州古城,看其如何在自身的“有机更新”中,更好地延续整个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历史
千年不易其址
漳州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州,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即建州100周年时,漳州州治迁徙至如今古城所在之地。据府志记载,此地“大江南旋而东注,诸峰北环而西顾,山川形胜极佳”。此后,漳州古城“千年不易其址”。
长期以来,漳州作为闽西南的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城区发展繁荣。由此带来的闽南文化、侨文化的兴盛,也体现在古城建筑之中。如今,漳州古城仍旧保留着自唐宋时期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型制,以及清时期九街十三巷的传统建筑风格。其中,延安南路、香港路、青年路等还建成了“五脚距”(骑楼)式“竹篙厝”,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古城内不少建筑、牌坊有着独特的文化故事。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位于香港路的“尚书探花坊”。石牌坊以青白石相间建造,楼顶皆置鱼形脊饰,檐翼角起翘自然,上有悬山顶,下为吊花柱,造以仿木结构,记载着漳州历史上首位尚书——明代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的生平,400年来屹立不倒,激励着漳州一代代学子。
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保存完好的古城街区,使漳州在1986年与福州同时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在漳州古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走在古城的街巷,透过古朴的红瓦,仿佛能够触摸到千年前的漳州文脉,仿佛能够与先人跨时空对话。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城内部的修缮工作一直在推进,但大多限定在单个小项目或者文物上。古城的整体保护工作,2011年才刚刚起步。
当年,为契合漳州市建设“水城、绿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打造“田园之都、生态之城”的战略部署,该市通过了漳州古城保护开发决策,为古城提出了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的目标定位。
2012年,漳州古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负责古城保护开发具体项目的实施。为更好保护古城的风貌,公司专门邀请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前来古城考察。
“古城虽然整体比较破旧,但里面有居民,有传统的商业业态,有古建筑,这是国内比较少有的,应当更好地保存下来。”专家们经过走访论证,于2013年完成了《漳州古城保护与有机更新规划设计》,提出了“有机更新”的设计理念。
有机更新,即在古城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在保护修缮古建筑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住民与商铺,不破坏它固有的商业业态,尽可能保留古城的原汁原味。
建筑
胭脂砖的背后
2014年9月,《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年)》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以“科学规划、综合保护、有机更新”为理念的古城保护开发工作由此正式启动。
“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是我们保护性开发的核心。”漳州古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明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正式动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便花费了他们不少心血。
他们委托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等4家规划设计单位联合进行古城修建详细规划和建筑单体方案设计。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才最终确定方案。同时,邀请熟悉传统建筑的专业队伍,负责整体施工作业,力保还原最真实的古城。
“用了胭脂砖,才有正宗的闽南味。”时任古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古建旧料收集工作组负责人的陈小杰说。
他告诉记者,漳州古城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为“三头”,分别是老砖头、老石头、老木头。其中,老砖头的收集最为困难。提起闽南风格,红色是毋庸置疑的主色调。在漳州古城中,随处可见的骑楼廊柱都以烟炙砖为首选。烟炙砖因砖色光泽似胭脂,又名“胭脂砖”,以窑烧制成,最能表现传统闽南建筑的风格。
古建旧料收集工作组跑遍了全市的旧料场和拆迁项目,收集古大厝的用材,并进行系统分类编号。但古城改造工程涉及房屋面积大,用料需求大,且收集来的旧砖因由不同砖窑烧制而成,规格难以统一,无法满足改造的整体性要求。与此同时,胭脂砖工艺烦琐、成本高企,目前,在市场上已很难找到烧制厂家。
为此,公司材料采购组通过各种渠道,走访了闽南地区40多家砖窑,逐一了解、沟通,最终决定与漳州几处砖窑的负责人开展合作,摸索制作胭脂砖。
“烧制的温度、时间、纹理要如何控制,都只能靠一次次实践、一次次试错来得出经验。”陈小杰说,要烧出规格统一、纹理清晰、不变形的砖要费很大功夫。历经5个月、4个批次的实验,终于制出理想中的胭脂砖,解决了古城建筑用料的问题。
截至目前,漳州古城保护开发(一期)项目共实施大小项目18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约30.74亿元,完成文庙泮池片区环境整治,古城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广场和停车场建设,道路改造14条,沿街立面整治约3.4万平方米,修缮加固约1.1万平方米,新建建筑约7.9万平方米,以及东宋河文化景观带示范段建设,并配备游客中心、旅游公厕、休憩连廊等设施。
文化
灯谜馆进古城
“古城的保护,不只是建筑的修缮,更重要的是要留存它保留至今的文化痕迹,让人们看到古城就看到了浓厚的闽南文化风味、民俗。”芗城区政府党组成员、古城管委会副主任詹立群告诉记者,“古城内的文化、民俗,是我们要传承与弘扬的重点。”
历史上,漳州多项非遗就诞生于古城;如今,漳州非遗展示馆、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漳州古城微雕艺术馆、漳州南词传习所、漳州木版年画传习所、漳州锦歌传习中心、漳州古城文艺交流中心等陆续在古城开放,剪纸、漳绣、竹编、手工笊篱等各色非遗表演令人应接不暇。
据悉,下一步,古城还将进一步挖掘、融合漳州本地的朱子文化、侨台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碰撞出更多“文化+”的可能。
“展馆进古城,给了我们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漳州市灯谜协会会长郑明义表示。
早在1981年,漳州市就成立了国内首个灯谜协会。2000年,芗城区被命名为“中国灯谜艺术之乡”。2012年,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从其他地方迁入古城。在古城核心区的漳南道巷内,一座两层的“番仔楼”就是如今灯谜馆所在地。
“漳州拥有悠久的猜灯谜传统。灯谜馆内,我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灯谜的古籍,其中不少是孤本、珍本。”郑明义说,“灯谜是国粹之一,我们一直想要选择一个具有人文底蕴的地方,以更好地促进灯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座番仔楼,建筑外观就很有特色,还有不小的场地给我们展示和做活动,我们就决定搬过来了。”
如今,灯谜协会将灯谜历史、猜谜学习、互动等功能都引入了灯谜馆,“我们还开设了灯谜兴趣班,在周末、寒暑假让小学生们到馆里学习灯谜文化,很多家长也听得津津有味”。
“走进古城,为灯谜带来了更多层次的受众,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灯谜文化。”郑明义介绍,今年元宵灯谜会将在古城泮池广场举办,与上一届比,相信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
人气
留存古城味道
春节期间,古城悄然抹上了红妆,家家户户门前贴上了春联与福字,檐下红灯笼的穗子随风轻荡,邻里街坊相见都喜气洋洋互道新年好。
“留存住古城的味道,很重要的是留住烟火气。”在詹立群看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载体是人。“相比有些地方将原住民全部迁出,漳州古城大部分原住民没有外迁。在保护和开发的同时,我们希望保留住古城这份人气。”
目前,古城内仍有1.7万余名居民。改造对于他们来说,是让家园更加舒适了。
原来的古城,因为房屋建造时间较早,大部分没有下水道,生活用水直排带来了街道、河道的脏污。同时,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经过时间磨砺,具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这是我从小生活到大的地方,是老漳州人的记忆。”杨老伯说,他的爷爷辈就住在古城了。“古城中的每一片砖墙、每一块石板,我都深有感情。”
“如今,古城变了样,又好像没有变。”杨老伯说,以前脏污坑洼的道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平整的石板路;以前破旧的楼房被重新修缮,经历了初春的雨,老厝的红砖更亮了。而不变的,是家的感觉。
“古城就是我的家,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因为我们的根在这里。”杨老伯说。
“要留住人气,就要让他们住得更安心、更舒适。”吴明文介绍,在古城的改造升级中,除了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外,也更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
2019年,古城核心区域开始实行非机动车限行管理,在9:00—22:00间限制非机动车以及摩托车进入古城核心区域。
“一期的改造工作已到收尾阶段,古城的名声也慢慢打响,电动车限行可以带来更安全的游览体验。”吴明文认为,“同时,因为古城特殊的房屋结构,电动车在古城内充电会带来消防隐患,进行统一合理的管控,可以让居民在古城住得更安全。”
“漳州古城选择‘有机更新’的方式,让原住民留存,这需要后续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经营与维持,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寻找到一条保护与开发融合得最好的路。”吴明文介绍,下一步,古城还将立足东宋河沿线的天然温泉资源,规划建设多功能温泉酒店,打造“漳州温泉古城”文化旅游品牌。 (记者 黄如飞 杨凌怡 通讯员 刘钦赐 郑文典)
- 挂牌月检!闽侯荆溪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2022-06-08 17:25:08)
- 漳州与菲律宾巴朗牙市缔结友城 续推中菲“两国双园”建设(2022-06-08 15:19:06)
- “双遗产”名山在中国——武夷山(2022-06-08 15:19:06)
- 世界海洋日:厦门海警心系蔚蓝 守护碧海银沙(2022-06-08 15:19:06)
- 福建漳州本轮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累计8例(2022-06-08 11:12:10)
- 福州组织多项文博活动迎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2-06-08 10:16:34)
- 德化白瓷艺术联展亮相福州三坊七巷(2022-06-08 10:16:34)
- 市文物局将举办系列活动(2022-06-08 09:45:39)
- 宣传展示非遗 重大活动将在榕开启(2022-06-08 09:45:39)
- 省住建厅点题整治欠薪欠款(2022-06-08 09: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