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新闻 >> 民生

福清在全省率先试点“造地”:化腐朽为神奇 变坑塘为耕地

2021-12-31 07:15:15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谢星星 张铁国

福清在全省率先试点“造地”:化腐朽为神奇 变坑塘为耕地

  整治前的坑塘。

福清在全省率先试点“造地”:化腐朽为神奇 变坑塘为耕地

  整治后的耕地。(福清市政府供图)

  福州新闻网12月3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 张铁国)30日,在福清市海口镇后路村和龙田镇东营村,随着紫云英籽和油菜花籽撒下,整齐连片的田垄迎来从废坑塘到“希望的田野”的新生。这是福清在全省率先实施“造地”的试点项目。目前福清已新增耕地180亩,明年3月前将完成超1000亩工程。

  近年来,福清产业大建设、城市大发展,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增大,耕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上月初,福清吹响“造地”的冲锋号——改造废坑塘,“造地”超千亩。

  发力“造地”,福清一举盘活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粮食安全、乡村振兴4笔账。

  “根据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后路村这块示范田满足地形坡度、土壤质地等11个条件,符合‘造地’要求。”福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林雅雯说,后路村示范点新增水田约61亩,东营村示范点可新增耕地约63亩,加上零星地块,共180亩。通过2个月的探索,福清已绘出工作流程图,正在推广,明年超1000亩耕地投产后,预计可新增粮食产能指标80万公斤。

  “从发展空间的成本来看,以前用地指标不足,多通过交易平台购买。按照去年市场价计算,买1000亩用地指标最少要花5亿多元。现在每亩造地成本2.5万元,加上管护费等,1000亩成本3000多万元,至少省了5亿元。”“造地”项目负责人、福清市政府党组成员薛辉说,待明年项目验收后,是实实在在新增耕地,而不是通过交易来“拆东墙补西墙”。

  从生态账来看,目前福清主要对矿坑、裸地等不同类型地块精准施策。“通过整治,既修复生态、美化环境,又消除安全隐患。”后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自灿说,除了废弃坑塘被连片整治外,周边的抛荒地也被利用起来,整个作业区面积约138亩,目前种上紫云英肥田,明年春耕季节进行翻耕,种植水稻。

  而让村民们期待的是“造地”带来的民生账。新造的耕地将引入专业农业公司进行规模化经营,持续增加村财收入。福清市还配套奖励资金,仅海口镇预计每年就可新增镇村两级收入500万元。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耕保处处长姚志勇说,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目前最紧缺,是制约用地保障的主要因素,“福清的‘造地’工作可以说是破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支撑用地保障的妙招”。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