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区:奋发崛起势如虹 高质量书写时代答卷
全力打造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魏邦仲
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樊学双
过去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福州高新区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宗旨,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点建设六大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紧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一座创新资源不断聚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城融合加速推进的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城正加快崛起。
“十四五”时期,福州高新区将加快引领全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提质增速、打造未来工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手段,全面配优配齐土地、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水平,全方位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争创标杆示范。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福州高新区将科技创新作为新时代催生新发展动能的关键,围绕打造“宜学宜业宜居宜游”一流大学城和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的目标,主动对接“国字号”大院、大所、大实验室,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等行动计划,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多位一体”创新体系。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同步推进“产城”“学城”“创城”融合,瞄准生态景观、功能配套、服务管理、共建共享等“6个一流”,全力打造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创新型标准化产业园区。
未来五年,福州高新区将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发挥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坚持产城融合,打造创新产业链,优化提升科创走廊的空间、产业、片区和各类专项规划,更好地以科技推动城市能级提升,以城市需求促进科创产业发展。发挥大学城和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各类创新创业创造载体。全力加快建设科创走廊,实现科学城与老城区联动发展,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集聚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不忘初心,奋楫笃行。“十四五”征程已经开启,福州高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重点围绕1659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高科技园区”为远景目标,紧密围绕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战略定位,立足福州市、协同闽东北、联动闽台两岸、融入“一带一路”,将园区打造成产业技术创新引领标杆、高成长企业发展生态区、政校企融合发展典范区、数字化场景应用试验区、创新治理的科技新城区,为福建省建设“数字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和福州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贡献“高新”力量。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聚各类高新企业。记者 郑帅 摄
福州日报记者 张笑雪 通讯员 洪见文 汪炜娜
九月的福州秋意渐浓,沿福州高新区园区大道一路穿行,透过秀颀的行道树望去,两侧高楼鳞次栉比,各大工地奋战正酣。
这是一道风景线,更是一条发展线。
5年来,旗山大道、高新大道、乌龙江大道等主干道的完工,构成了“三纵八横”的主干网;一座座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引领着全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示范标杆;一所所学校、医院、花园和人才公寓陆续建成,让这里正加快成为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高品质活力新城……
乌龙江大道。记者 郑帅 摄
与一道道壮观风景相呼应的,是一组组“飘红”的经济数据。
5年来,福州高新区科技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接近30%,2020年财政科技支出突破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突破26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0%。2020年,福州高新区GDP总量实现翻番,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70亿元。
橘园洲大桥的拓建,方便车辆通达高新区。记者 郑帅 摄
重服务促推进
书写招商“高新速度”
项目建设既是“稳定器”,更是“推进器”。然而,一个项目要落地,有着繁复的程序,如何提升项目落地效率?福州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推进过程中总结出几大“妙招”:
政策活,让企业轻松“跑起来”。几年前,福建展智共创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高新区。为了帮企业降低运营成本,高新区对其采用“先租后购”的方式。随着实力增强,公司今年希望购置房产,但面积尚不能太大。为此,区里启动“一事一议”,企业只需购买所在楼层即可办理产权证,经济负担大大减轻。“高新区的招商政策灵活又贴心,我们走得轻松,步子自然就大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项目实,招一个成一个。从一栋毛坯大楼,到一席难求的黄金旺地,位于高新区的海狮数智中心只用了5个月。大厦内汇聚了培训、营销、人力等各种资源。各企业间不是单纯的合作关系,更是朋友,平时下个楼、串个门、泡个茶就能谈合作。“实实在在的招商项目,让企业尝到甜,更有奔头。”海狮集团董事长林俊生说。
落地快,垫稳招商“铺路石”。建立周报工作制度,每周提交报表,每天实时更新专项行动和片区征迁进度……为推动项目快速落地,高新区倾力为企业提供全要素服务保障,按下企业进驻和项目落地的“快进键”。
2018年,高新区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了近400项改革举措,构建了以强化市场主体地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创造体系,全力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引入项目152项,总投资560.62亿元,在全市考评排名中位列第六。
高新区“智慧大脑”指挥中心。记者 郑帅 摄
重项目抓创新
引领园区标准化建设
位于高新区两园的国产整机先进制造基地项目二期今年破土动工。时隔3个月,再访项目现场,只见卡车穿梭、机器轰鸣,活力十足的建设热度释放催人奋进的蓬勃力量。
该项目是福建首个国产芯片整机生产基地,将创建和培育福建本地高端计算整机硬件企业和品牌,预计到2022年实现年产整机30万台。
高新区航拍。记者 邹家骅 摄
做好园区标准化建设的“物理空间”,方能拓展产业承载空间。近年来,高新区按照自建自持、国企投资、高校院所共建、社会资本投资4大模式,分类推进高标准厂房的建设,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实行优化土地配置,确保土地资源向“大龙头、大集群、大产业”倾斜。
围绕“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高新区加快引领全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和光电三大产业项目建设落地,三大产业营业收入增速均在15%以上,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高新区海西园。记者 郑帅 摄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设各类高标准厂房154.6万平方米、在建136.8万平方米、拟建173.3万平方米,总面积约464万平方米,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园区建设,不仅实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构筑起工业互联网生态圈,打造未来工业竞争新优势。园区积极引入中海创科技集团、摩尔元素等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构筑星网物联、海康威视、北卡科技、智恒科技等数字企业参与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与福州高新区“智慧大脑”深度融合,全方位推动园区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兆元光电生产车间。记者 郑帅 摄
重民生 暖民心
补齐短板提升幸福指数
五年弹指一挥间,城市颜值的刷新常常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同时又多了一份小确幸。
几年前的旗山大道花草罕见,就连行道树也稀稀疏疏。去年,高新区着力提升旗山大道两侧绿地,设置公园步道,打造文化长廊及学府客厅。今年,又提升改造旗山大道沿线人行道绿化带,修缮建筑、园路、栈道等景观。如今,伴着黄花风铃木的清香,人们不仅能在绿荫下漫步、锻炼,还能欣赏沿途的景观建筑、园桥栈道。
旗山大道。记者 郑帅 摄
旗山大道的“蝶变”折射出了高新人的日夜兼程和精益求精,更彰显了高新区改善民生的态度和决心。
近5年,高新区总投资达17.8亿元,加快建设公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全区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从原来的16所新增至36所。与福建省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共建医联体,与闽侯县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为居民提供方便就医开辟绿色通道。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区小学。记者 郑帅 摄
路宽了、景美了、学校更多了……高新区城市面貌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迸射出建设“四宜”新城的激情活力。
擘画蓝图砥砺前进,声声号角催人奋进。新起点,新征程,高新区将在“你追我赶”的发展赛道上,乘势而上,奋勇争先,交出一份不负人民、不负使命的时代答卷。
高新区实验幼儿园新校园宽敞的阅读空间。记者 郑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