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奏响新时代强音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中共福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福州新闻网 掌上福州APP 专题报道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 九大专项行动

156条内河水质提升、379个串珠公园“安家”河畔、滨河绿道超500公里……

福州“山水画”皆是点睛之笔

2021-09-12 08:20:5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李锦清 黄一睿 陈暖

福州“山水画”皆是点睛之笔

梅峰山地公园福道。

  福州晚报记者 李锦清 实习生 黄一睿/文 记者 陈暖/摄

  以水为笔,让市民家门口的条条内河,成为承载市民宜居生活的悠游水岸。

  以山为轴,让一座座青山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人人尽享的生态福利。

  当前,福州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殷殷嘱托,科学谋划生态发展空间,精心落笔,在榕城大地再画山水交融的幸福画卷。

  感受“桥最多的美丽水城”

  早上到公园晨练,中午休息之后到公园闲坐聊天,晚上再到公园散步纳凉。对于家住白马支路斗池新村的林依伯来说,如今的白马河畔宜居生活,那就是一个字——美。

  河畔乐居,缘于水色焕新。2016年底,福州全面打响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攻坚战,44条黑臭水体次年集体摘除“黑帽”。近5年的时间里,城区纵横交错的156条内河水质提升,水清岸绿景美,河道脱胎换骨,迎来蝶变。

  碧波荡,幸福长。来到白马河公园,林依伯喜欢到河畔休闲步道“文道”上走走,绿荫浓密、水草摇曳、鱼翔浅底,河岸生态美景令人陶醉。

  兴致来时,还能来一场“城市慢行休闲游”:沿着“文道”向北,一路有芍园、芳华剧院等河畔人文地标,最终抵达“水墨西湖”。沿着“文道”向南,这里有白马桥、彬德桥见证河道千年古韵,一路小桥流水,可感受马可波罗笔下“桥最多的美丽水城”,最终抵达北江滨。

  移步换景,赏心悦目。如今在城区内河水系,379个各具特色的串珠公园沿河“安家”,500.8公里长的滨河绿道,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城市生态走廊。建设者的点点滴滴汗水,最终凝聚成这座城市送给市民的“稳稳幸福”。

  帮污水找到“回家路”

  前几天,盖山城中村片区分散式污水净化站在白湖亭河4号支流旁建成投用,等到月底稳定运行,日污水处理能力可达2万吨,尾水达标排放回补河道,成为提升白湖亭河支流水质新的生力军。

  按照“污染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的水系综合治理理念,福州在提升内河水质的同时,不断织密污水管网,让城市污水找到通往污水处理厂的“回家路”,守护一河碧波。

  2017年至今,福州积极推进排水管网建设。2020年,四城区排水管网密度达13公里/平方公里,城区污水干管系统已初步形成。四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总规模达到99万吨,尾水水质均执行一级A标准,为内河再添清波。

  在织密硬件网络的同时,也打造科学治水网络。

  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依托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着力打造封闭、独立、健康、低液位运行的污水管网,同时,结合“纳潮引水为主,泵站调水为辅”的自然生态补水模式,利用纳潮引水,每日向城区内河引入清水2000万吨;通过泵站调水,全年从闽江、乌龙江调入新鲜水源9000万立方米,让内河水多水动水清。

  福州还积极筑牢责任网络,在落实四级内河河长制的基础上,依托城区水系PPP治理模式创新推出“双河长制(行政河长+企业河长)”。

  城市山水“柔情相依”

  福州多山,仅中心城区就有山体58座,塑造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城市特征,而派江吻海,不仅孕育了福州城区发达的水系,还造就了山水相依的城市风貌。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着力画好“山水画”,统筹规划建设了一批环山步道、滨水绿道、生态公园,“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这座城市的绿色福利。

  截至目前,福州已形成文道、乐道、吉道、福道等四大慢行系统,总长126.5公里。作为“山水画”的一部分,这些慢道系统实现了沿江、沿河、环湖、达山、通公园,串联起了滨水、山地、历史文化街区和重要城市公共空间。

  同时,通过总规引领、控规优化和精细化管控,地尽其用,福山郊野生态公园、飞凤山智慧体育公园、高盖山生态公园等各具特色的山体主题公园,为市民增添了不少休闲的好去处。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福州成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福州生根落地,正为城市发展涵养更多活力水源。井店湖、温泉公园湖等“五湖二园一池”,与晋安湖、旗山湖一道,构成520万立方米的城市“大海绵”,在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也让城市山水更加“柔情相依”。

福州“山水画”皆是点睛之笔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