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抗战烽火中唱响不辍弦歌
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官厅”历史陈列馆 郑宗栖 摄
解码历史
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总面积3217.5亩,现留存校舍28座,去年入选国家级抗战遗址名录,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厦门于1938年5月沦入敌手。集美学校陈嘉庚校主将学校内迁,其中集美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3所职校辗转迁移至三明市大田县。
从1938至1946年8年间,集美职校师生在大田父老乡亲的帮助下,边学习边抗战,创造了抗战烽火中弦歌不辍的教育奇迹,这里也被誉为福建的“西南联大”。
大田集美职校水产航海学校学生上课情景(资料照片)
抗日救亡,“森林课堂”书声琅琅
内迁大田8年,集美职校师生是闽中抗日救亡的生力军,而领导这支生力军的核心力量,是以共产党员林鸿图为总指导员的大田县抗敌后援会和以林志群为书记的集美职校地下党总支。林志群时为集美职校学生会主席,“皖南事变”后上山打游击,后来成长为闽西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第二军分区首任司令员。
集美职校地下党总支第二任书记蒋光斗被俘后,在狱中写下“头可砍掉,狱可长坐,而吾青年之志气切不可移”,激励战友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抗战胜利后,集美职校复员厦门,留下汤泉、福塘两个农村党支部作为革命火种。大田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上烈士英名,有许多是集美职校党组织发展的地下党员。1958年,朱德为大田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亲笔题词“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大田县城关有一座山叫仙亭山,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便坐落于仙亭山下的玉田村。这座山常年被茂密的植被覆盖,如今是当地群众茶余饭后休闲锻炼的好场所。
而在80多年前,这座山曾是集美职校的“森林课堂”。
大田一中退休教师范立洋描述当时的情景:集美职校的学生结束了出操、早读,用过早餐之后,就带着课本走进仙亭山,十几个班级的学生有秩序地分布在林间的空地里。黑板挂在树上,老师站在树前,学生坐在地上,书籍放在膝上,头上是日寇战机在呼啸,林中是集美师生的琅琅书声。午饭在林中草地上用餐,课间时抗战歌声唱响……
1938年5月,集美学校内迁,其中集美水产航海、商业、农林3所职业学校,14个班级614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辗转安溪,于1938年11月定址于大田。
选址大田之前,校董陈村牧等3次到各地踏勘、反复比较。
其实,第一个校址并不在如今的玉田村。为了迎接广大师生,大田民众将文庙、朱子祠和县体育场馆等最好的办学地点腾出,与大田中学连成一片。
1939年9月20日,日寇派6架飞机空袭大田县城,文庙处的集美职校和毗邻的大田中学教学楼被炸毁,书籍、仪器等损毁殆尽。
在范震生、范士林等乡贤的倡导之下,玉田村的乡亲紧急腾挪43座祖祠、民宅、庙宇,接纳了流离失所的集美师生。
村民们还和师生一起修葺房屋、填池塘平整操场、铺设道路、种植花草。仅用10天时间,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医院、操场和仓库就成形了,师生顺利复课。但是,敌机不时骚扰,师生与村民想出了将课堂开设到森林中的办法,于是有了“森林课堂”。
发起“认养侨生”活动,既是师生又是亲人
走进“第二集美学村”旧址,一栋栋老房子,一件件老物件,都在诉说当年的故事。
校部前操场上立着一尊陈嘉庚铜像。1940年11月14日,陈嘉庚先生视察集美职校时,在操场上对师生发表了《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著名抗日演讲。
陈嘉庚坚定地预言:抗战胜利的希望在延安,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约4000字的演讲记录稿被整理、刻印、传播,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南洋华侨惨遭日寇迫害,企业停产、侨汇中断,集美职校教学极为艰难。许多侨生因家里音信全无、侨汇中断,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陈村牧看见参加球赛的侨生球员体力失常,问知原委后当即表示:你们的家没有了,学校就是你们的家;父母联系不上,老师就是你们的父母,并发起“一个老师至少领养一个侨生,直至他们毕业”的“认养侨生”活动。
陈村牧带头降薪三分之一,倡议全体教师“减薪养校”,又发动毕业的校友们募捐支持母校。此后4年间,通过“减薪养校”和“校友养校”,集美学校共募集了3439万元,外加各级政府拨补的100万元,维系了学校的运转,还扩大了办学规模。
在当时教师佩戴的校徽上,“以身作则”四字赫然在目,老师们则把它落实在行动上。
1939年9月20日,日寇轰炸大田,巫忠远老师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寇的疯狂轰炸中抢背出病号林先立同学。老师爱生义举成了学生们的榜样,林先立同学因品学兼优,毕业时留校任教,他在41年的从教生涯中,践诺“终身报答母校”,曾4次冒着生命危险,在风浪中救起了海训溺水的学生。
学校还制订了《导师制》,要求教师要管“教书”,更要注重“育德”。导师日常必须“三到”:晨到操场,带队跑操晨练;午到膳厅,了解用餐情况;夜到寝室,查铺安检。批阅周记、谈心、家访信访、监督开支、掌握生情制度化、日常化。
在烽火校园里,老师对学生,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慈母;老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又是亲人。
相关新闻
- 福建港口集团:喜闻乐见学党史 求真务实促发展(2021-06-07 08:36:13)
- 福清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四大课堂”(2021-06-07 07:07:55)
- 福州:传承经典 浸润心灵(2021-06-06 08:59:22)
- 听“板报爷爷”讲党史唱红歌(2021-06-06 08:16:46)
- 激发奋进力量 践行初心使命(2021-06-04 23:12:49)
- 鼓楼这场党史学习教育,走心了!(2021-06-04 22:35:22)
- 洪山镇国光社区举行“红船劈波行 初心铸使命”活动(2021-06-04 13:03:54)
- 百年党史百家说丨飞机“三剑客”(2021-06-04 08:56:42)
- 福州党史系列专题片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线(2021-06-04 07:29:19)
- 市联排联调中心坚守一线 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2021-06-03 10:10:19)
- 党史上的今天:6月3日(2021-06-03 08:45:14)
- 《百年风华 红色印记》——讲述福州党史故事(2021-06-02 1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