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市政协网络议政云平台-做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新闻聚焦

“新花农”林闽英:“姐妹乡伴”逐梦“茉莉花田”

2021-04-18 11:27:26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花农”林闽英:“姐妹乡伴”逐梦“茉莉花田”

  林闽英在冲泡自家的茶产品。 林春茵 摄

  日前,由福州市妇联、福州市长乐区妇联及多家单位联手发起的“海峡姐妹集市”在福州长乐猴屿乡举办,福州市妇联执委、新闽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闽英的茉莉花茶在直播中斩下不俗销售额。“姐妹乡伴”美丽乡村旅游线路的线上推介中,林闽英那种有1520万株茉莉花的茉莉花田,也备受关注。

“新花农”林闽英:“姐妹乡伴”逐梦“茉莉花田”

  林永光、林闽英夫妇学制茶。 林春茵 摄

  知名侨乡福州市长乐区黄石村,上世纪村民赴美务工成潮。林闽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家里的茉莉花田到丈夫林永光手中,已经第四代了,我们从未想过离开。”

  林闽英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开设“茉莉学堂”,通过实施福州市妇联“姐妹乡伴”公益项目,探索出乡村振兴的“茉莉样本”。

“新花农”林闽英:“姐妹乡伴”逐梦“茉莉花田”

  茉莉学堂挖掘普及茉莉花文化。 受访者供图

  探路:侨乡振兴的“茉莉样本”

  清明前后,福建进入采茶季,林闽英和丈夫林永光也开始“往山里跑”了。从东南沿海的宁德市出发,探寻福安大白、福鼎大毫,再到屏南小种红茶,最后进入武夷山桐木关,这是正山小种的发源地。

“新花农”林闽英:“姐妹乡伴”逐梦“茉莉花田”

  林闽英在整理茉莉花苗,为淘宝买家发货。 受访者供图

  2014年,为了解决茉莉花产能过剩,夫妻俩决定从花农转型到茶农。从第一年的只窨10担花,到如今一年百来担。2020年茉莉花产量20万斤,茉莉花茶8000多斤,总产值可达1200多万元。

  夫妇俩一路寻茶一路交朋友,“拜访每一处茶园”,“结交每一位茶农”,他们把这条路线称为自己的“茶马新道”,既充满商机,也充满愉悦。林闽英对记者笑说,从种花到寻茶,艺有区分,务农的本真却不变,“茉莉花茶,本来就是叶子与花的相遇,是春天的味道”。

“新花农”林闽英:“姐妹乡伴”逐梦“茉莉花田”

  茉莉花观光旅游兴起。 大东 摄

  林闽英做花茶,充满创新精神。传统茉莉花茶的茶叶取自福州周边的北峰、闽侯、罗源等地,她却将眼光投向闽东闽北;大宗茉莉花茶以烘青绿茶为主要原料,称为“茉莉烘青“,形似珍珠的“龙珠”是其中经典之作,而她则在“龙珠”之外,另辟蹊径专工“茉莉红茶”。

  “市场需求,是一切选择的出发点。”林闽英说,从2013年自网上售茉莉花苗拿到“一桶金”后,她即感知到电商渠道跃然成为传统花农转型的必由之路,“更快捷地接收到市场反馈,而且订单来自南北,不受地域限制,恰好我们是一张白纸做起,没有负担”。

  来自福鼎的毫针,窨上福州茉莉花的冰糖甜,林闽英的茉莉花茶品牌“绝代芳华”名声鹊起,而居于中端价位的茉莉红茶,则成为市场宠儿。林闽英总结了一套茶经:“白茶价格每年都在涨,成本变高了,高端茶得量少做精;红茶在北方市场十分欢迎,可以加大投入。”

“新花农”林闽英:“姐妹乡伴”逐梦“茉莉花田”

  茉莉观光工厂制作茉莉花手串。 大东 摄

  在黄石村茉莉花田旁,林闽英夫妇斥资投建一栋前店后厂的复合型办公大楼。一楼陈列茉莉花茶和茉莉花深加工产品,其中茉莉花酿和茉莉精油,已经进入量产。

  作为福州市妇联执委,林闽英在此常态化开办“茉莉学堂”,以文创概念启迪村民“重新讲述”黄石村的茉莉花故事。她还参加了福建省妇联举办的巾帼致富种子工程培训班,到浙江汲取过乡建理念。2019年,林闽英获得了市妇联正在力推的“姐妹乡伴”项目支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通过活动更加广泛地把黄石村农村妇女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新花农”林闽英:“姐妹乡伴”逐梦“茉莉花田”

  制作茉莉花香水。 大东 摄

  37岁的黄石村民陈惠琴告诉记者,过去妇女们聚在一起聊的都是家长里短,现在讨论的都是“高大上”,包括村里修建的木栈道要不要绕过一棵古树,巾帼志愿者在村里除了大扫除还能干什么,如何让小孩子们真正懂得茉莉和黄石的历史。

  “一旦跳出茉莉花单一种植的限制,用文旅概念对接农业发展,衔接乡村振兴国策,舞台就很大了。”林闽英说,目前长乐营前街道正携手黄石村、长安村和湖里村,共同规划研学营路线,黄石村的茉莉花、古龙窑的当地文化资源纳入其中,将焕发新彩。

“新花农”林闽英:“姐妹乡伴”逐梦“茉莉花田”

  林闽英展示茉莉花酒。 林春茵 摄

  持守:茉莉花田里的变与不变

  在家公林万菊看来,林闽英这辈新花农最大的“变”,在于“会算成本”“思路打得开”;“不变”,则在于“对土地有感情,对茉莉花有感情”。

  林万菊76岁,茉莉花种了45年。在他手上,田里种着茉莉,田埂上搭着棚子种蘑菇。稻米的稻草搓成草绳,是农家好用的农具,新鲜稻杆种蘑菇,沤下来的腐土则培回田里增肥。

  更为难得的是,祖传180多亩茉莉花田,林万菊坚持不施农药,手工拔草。林闽英感慨说,“亏本也要做。”

  “蘑菇发酵土种茉莉,根系最发达,茉莉才更香。”林闽英指着闽江入海口的方向笑说,“正因这股海风吹进来,福州茉莉花才有了这冰糖味甘甜清香的香味。”

“新花农”林闽英:“姐妹乡伴”逐梦“茉莉花田”

  “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是侨乡长乐的乡愁,也是林闽英对乡村振兴的愿景。 大东 摄

  2014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一个评选点即是在林万菊这片茉莉花田上,老林的坚持得到联合国专家的认可。

  去年霜降冻坏了不少茉莉花苗,林闽英正和农妇们在花田里修枝和手工除草。福州花农在耕种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朴素的循环农业实践,在林闽英这片茉莉花田里依旧得到集中体现。

  如今,林永光、林闽英夫妇已值不惑之年,茉莉花种植基地面积扩增到380亩,成为全国单户种植面积最大,于2017年被评为福建省重点巾帼示范基地。不仅延续古法种植,还进军茉莉花茶,探路农业观光和芳香产业。

  林闽英在农业专家帮助下,用分子技术破解福州茉莉花的甜度和芬芳度,“除了做花茶外,制成精油、纯露的茉莉花也需要数据支持。”

  “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林闽英说,这首福州童谣里唱的幸福生活,正在黄石村展开。(记者 林春茵 陈玲)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