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在更高起点上书写发展新篇章

闽清“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百亿台阶

2021-01-20 00:10:21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瑞琪 蓝瑜萍

闽清“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百亿台阶

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风景如画。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林瑞琪 见习记者 蓝瑜萍

  产业园区内,机器轰鸣,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美丽乡村里,农户多渠道增收,村庄越来越美;放眼城乡,出行更通畅,家门口就医就学更便利……漫步闽清,一幅幸福生活图景缓缓铺陈开来。

  发展图景具化为数据——过去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百亿台阶,“十三五”末人均GDP超过14.5万元,是“十二五”末的1.8倍;“大城关”建设日新月异,累计投入79.3亿元建成投用106个城建重点工程……日前,闽清“两会”上晒出“十三五”成绩单,“数”说满满获得感,勾勒出未来发展新图景。

  回顾“十三五”

  闽清书写高分答卷

  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闽清第一时间织牢防控网,抓救治、抓管控、抓复工复产,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社会稳步复苏。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354亿元,比增5%;21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0.4亿元,123个项目开工建设,59个项目竣工投产,95家减停产企业四季度实现转正,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疫情“大考”之下,高扬“梅花精神”的闽清人迎难而上,在严峻的挑战之下,为“十三五”收官画上圆满句号。回望过去五年,无论是“常规考”还是“应急考”,闽清始终怀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与锐意进取的决心,写下一份份城市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的高分答卷。

  ——五年间,县域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取得大成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00亿元、300亿元两个台阶,连续三年获评“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特色农业持续壮大,闽清橄榄获评全国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品牌;工业经济显著增强,白金、中建等工业园形成“一强、一专、多精”发展格局;建筑业总产值连跨5个百亿台阶,突破850亿元,保持全省第一、跃居全国第七。

  ——五年间,城乡面貌在夯基础、提品质中实现大变样。“大城关”建设日新月异,梅溪新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现城样”,老城区去旧换新步伐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滚动推进305个宜居环境项目、103个幸福家园示范村、48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大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横五、联一”交通大动脉全线贯通,80%以上乡镇半小时上高速。

  ——五年间,改革开放在抢机遇、谋创新中迈出大步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取得实效,累计取消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65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到法定时限的20%以内;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87.9%;开放步伐走深走实,累计完成招商项目983个,总投资1931亿元。

  ——五年间,民生事业在补短板、强弱项中得到大改善。累计民生支出128.6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总支出的81.5%;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累计新增学位6310个;建成县中医院新区,新建提升乡镇卫生院6所、村卫生所131家;首创“家”字工作法脱贫模式,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案例,2020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较2016年实现翻番。

  砥砺“十四五”

  翻开闽清发展新篇章

  日前,闽清“两会”上,该县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绘就了“十四五”崭新蓝图,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

  面向未来五年,闽清定下新目标——到2025年,闽清力争全县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7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服务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过3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9.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

  面向未来五年,闽清瞄准新定位——争当福建特色现代农业“排头兵”、打造福建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省会宜居宜业“后花园”、知名的“全福游有全福”特色旅游目的地、福建绿色建筑产业“新标杆”、福建乡村振兴“新典范”。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我们要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大力实施‘三大三强’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幸福新闽清。”闽清县主要领导表示。

  未来五年,闽清将以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以统筹协调促进城乡共进,以绿色生态推进可持续发展,以开放合作激发活力动力,以共建共享提升幸福指数。

  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闽清将进一步坚定信心,全力破解难题。围绕转型升级,加快“一区三园”标准化建设,全力做大做强建筑业;围绕乡村振兴,加快梅溪橄榄、桔林禽蛋、塔庄茉莉花等农业园区建设,全面推广“五小农业”发展模式,提升美丽乡村高颜值,拓宽强村富民新渠道;围绕改革创新,落实关键领域改革,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强化重点项目攻坚,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争创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与此同时,统筹城乡,开创协同发展新局面,补齐短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