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告别生活垃圾“填埋时代”
福州新闻网12月3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谢星星)31日上午9时30分,一辆辆垃圾运输车驶进卸料大厅,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正式接收生活垃圾。10时18分,最后一片垃圾暴露面被焊上防渗膜,红庙岭垃圾填埋场二期正式闭场。福州由此告别生活垃圾“填埋时代”,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率先实现“零填埋”。
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高度重视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极具前瞻性地选址郊区红庙岭,擘画了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的建设。20多年来,福州传承接力,按照总书记当年规划的蓝图,加快推进垃圾处理后端设施建设。
“红庙岭是福州城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唯一场所,经历了填埋处理、综合处理、分类资源化处理三个发展阶段。”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主任郑炎斌说。
1995年,填埋场一期建成启用,解决了生活垃圾“去哪里”问题。2007年,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建成,福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单一填埋转变为综合处理。随着城市发展,垃圾量逐年增加,填埋场二期在2011年启用。此后几年,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三期相继建成投产,垃圾填埋的比例逐年下降。
大跨步发展始于2017年。这一年,垃圾分类尚未在全国、全省普遍推行时,福州市委、市政府就开始高标准谋划,把红庙岭定位为承接全市主要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置园区,在功能布局上充分考虑生活垃圾的集中化、分类式处理需求。
如今,随着垃圾焚烧和危废、餐厨、厨余、大件、协同处置等项目一一启用,占地5371亩的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基本建成。
“通过成体系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近零排放’,保障了入园废弃物100%无害化、资源化分类处置,让福州的垃圾处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市城管委副主任林长盛说,此次启动的协同处置项目作为园区垃圾分类处理的收官工程,除垃圾焚烧发电外, 还可协同处置园区其他处理项目产出的二级废弃物。
“现在红庙岭不仅满足现有垃圾处理需求,还预留空间,确保今后30年的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林长盛告诉记者,目前主城区垃圾产生量约4200吨/日,而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三期和协同处置项目已经可以消纳原生垃圾5000吨/日,园区还有餐厨和厨余垃圾处理能力650吨/日。
完成使命的垃圾填埋场二期将进行生态修复,为绿水青山间的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再添一道风景。
相关新闻
- 厦门生活垃圾分类等五项举措将全国推广(2020-12-04 10:03:11)
- 全国率先!福州今年底将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2020-11-23 07:22:39)
- 2021年元旦起 晋江实行生活垃圾全程密闭化运输(2020-11-13 10:10:32)
- 福清将改扩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投资4.11亿元(2020-09-17 08:04:07)
- 福州市召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题现场会(2020-08-26 00:21:02)
- 考评进入全国前十 福州生活垃圾分类冲刺新目标(2020-08-13 17:11:18)
- 罗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调试 年处理垃圾21.9万吨(2020-07-02 07:07:59)
- 厦门第五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试运行(2020-06-30 16:22:24)
- 首个固体生活垃圾气化发电项目在福建提前并网通电(2020-06-02 11:59:33)
- 《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7月1日施行(2020-05-13 14:24:50)
- 台江: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与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2020-05-09 08:04:40)
- 厦门生活垃圾量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0-04-14 1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