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

2020-04-27 23:11:39  来源:福建日报微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和有序推进我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日前我省出台《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方案》,把工作重心落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上,支持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满产超产,引领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行动方案》明确,实施“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增产增效行动、“千个以上制造业优势产业和企业以及建筑业企业”增产增效行动、“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增产增效行动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进一步支持优势产业和企业发挥潜能,做大做强,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加快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增产增效行动

  1全面推动满产超产

  确保重点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年内新改扩建一批重点项目。

  2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安溪铁观音等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武夷岩茶等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实现今年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万亿元提供有力支撑。

  3加大技改提升力度

  实施一批重点企业技改提升项目,提高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增值能力。

  4着力打响优势品牌

  新认证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福建名牌农产品创建,构建“福”字号优质农产品品牌集群优势。

  5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推进种植与养殖融合,发展农牧统筹、稻鱼共生、林下种养。推进农业与流通融合,大力推广中央厨房、直供直销等。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

  6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

  实施“千个以上制造业优势产业和企业以及建筑业企业”增产增效行动

  1推动企业达产满产超产

  支持制造业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研发创新、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项目等。支持建筑业大型施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与主要材料供应商对接,保障建设需要。

  2加强分类指导推进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拓展柔性显示、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领域。机械装备重点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石油化工重点延伸烯烃、芳烃等上下游链条。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品质化、集群化转型。支持建筑业优势企业与央企对接组建联合体投标,共同拓展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

  3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带动形成计算机和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和光电、高端装备、石化一体化等20个产值超千亿元重大产业集群。

  4支持企业改造升级

  鼓励优势企业加快更新改造,带动实施500项以上省重点技改项目,引导传统产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升级改造和“机器换工”。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样板车间、数字化工厂。

  5提升产业创新水平

  推动优势企业参与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实施“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增产增效行动

  1推动商贸服务业持续发展

  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到一定规模的商贸企业给予奖励。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地方名特优产品消费。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发展。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对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年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对服务电商企业年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快递企业给予奖励。

  2促进旅游业加快复苏

  对成功创建国家5A、4A级景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及获评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奖励。扶持一批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标志性产品项目及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区、文旅惠民项目等。适时组织“全福游、有全福”主题消费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发放旅游消费券。

  3支持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

  推动更多企业获评国家A级物流企业。继续组织实施物流园区提升工程包。继续创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推动“互联网+”数字物流发展。

  4培育发展软件信息和科技服务业

  积极创建福州、厦门中国软件名城。加快拓展5G网络覆盖面和5G技术应用领域。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转移机构。支持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省内其他高新区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服务载体。

  5引导体育服务业创新发展

  推动体育培训业开发“体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发展在线健身培训服务、个性化定制培训服务等增值服务产品。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扩展服务业项目。积极打造新的一批全国性体育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记者 周琳)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