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新闻网12月5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楼卫东 陈滨峰 吴金垵 黄戎杰 莫思予 蒋雅琛 朱榕 谢星星 通讯员 钟杰)车行闽东北,满目青山绿水。“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在闽东北大地上展开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闽东北“四市一区”山水相连、地缘相接,承担着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任务。近年来,从闽江流域整治到大气污染防治,各地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从共识一步步变成现实。
生态治理经验频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统一指引下,一批各具特色、可供借鉴的生态治理经验涌现。水系治理方面,福州市对城区107条主干河道和49条支流展开综合治理,被评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南平市在全国首创“水美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清新水域”“洁净蓝天”“清洁土壤”三大工程;莆田市凝聚社会力量推进木兰溪治理,造就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和全国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水系;平潭综合实验区实施三十六脚湖水源地保护和截污工程,划定水源地保护区、畜禽禁养区……一项项创新,沿着纵横密布的河流水系渗入闽东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注入源源动力。
协同作战成果初显。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单打独斗”难以真正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眼下,协同作战团队已结成,福州、南平、宁德等地探索生态补偿、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全国试点。此外,一系列联防联控举措也在全面铺开。环湄洲岛、环罗源湾—三都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建立,实现检测数据共享;福州、莆田、宁德等地共同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如今,闽东北的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全优,以事实说明了生态环境不分地域,只有协同才能共赢。
绿中藏金潜力无限。守住绿水青山,也能收获金山银山。“欢迎各位来福建,呼吸清新空气、欣赏秀美山川、享受碧海蓝天!”今年,福建省委书记和省长都当起福建“代言人”,向海内外媒体推介“全福游”。仰望碧空万里,俯瞰山海胜景,良好的生态给足了闽东北发展旅游的底气。“四市一区”不仅组团参与举办旅游推介会,还共同编制闽东北交通旅游图,加强推介“全福游·有全福”旅游产品,集中展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整体旅游形象和精品线路。可以看到,一个黄金文化旅游圈正在加快成形。
共饮一江水,共担一份责。在闽东北协同发展的大框架下,加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是应有之义,也是时代之需。如今,生态屏障筑起了,发展根基打下了,我们相信,“四市一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驰而不息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实现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