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贯彻“三个如何”重要指示 鼓楼探索基层社区治理新路径

2019-12-02 23:08:37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莫思予 池远

贯彻“三个如何”重要指示 鼓楼探索基层社区治理新路径

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新闻网12月2日讯(通讯员 彭辉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鼓楼区是福建省会福州市的核心城区,素有“明清建筑博物馆”“半部中国近代史”之誉的三坊七巷也坐落于此。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州鼓楼区军门社区考察时,作出“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的重要指示,为社区工作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指南。

  近年来,鼓楼区把贯彻“三个如何”重要指示作为主线,着力构建集责任、统筹、服务、保障于一体的长效化工作机制,用强大的组织力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军门社区“13335”工作法,被列入2018年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征集展示活动“1号方案”,由民政部在全国推广。

  协调有力 共建共治共享更充分

  互联互动的共治共享格局、五级联动的服务管理模式、优势互补的供需对接清单,凝聚起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鼓楼区注重条块结合、双向用力,推动各领域共驻共建、融合发展。将驻区单位负责人选聘为街镇党(工)委兼职委员,从居民代表、社区民警及物业公司、业委会等组织中选聘社区兼职委员。鼓楼还在全市率先开展契约化共治共建,吸纳更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鼓楼发挥行政资源丰富的优势,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制定包含2000余个服务项目的“供需清单”。一方面,各街镇为驻区单位在应急抢险、文明创建、市容环卫等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驻区单位开放部分停车场、运动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无偿提供部分医疗、少儿托管等服务。

  服务优质 联系对接群众更紧密

  社区治理,群众最有发言权。鼓楼区坚持把“党政想干与群众所盼”高度融合起来,推出一批特色载体和工作抓手,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

  在鼓楼,近2万名已注册党员志愿者、600余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活动,零距离服务群众。省、市、区在职党员干部不仅进社区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还深入开展社区“大治理、优服务”竞赛活动,打造更多“军门式”宜居家园。

  社会组织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鼓楼区按照“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群众”思路,引进300多家专业机构,承接各项服务项目。各街镇以公建民营方式建设五星级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政府、企业、市民“三赢”。

  瞄准群众“需求端”,鼓楼区以“供给侧”思维为群众提供“订单化”精准服务。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加入“参与式预算”微实事项目协商工作,项目从“政府定实事政府做”转变为“百姓定实事参与做”,营造了广泛协商、广集众智的良好氛围。

  数字手段进一步拓宽了服务群众的渠道。依托“鼓楼智脑”系统、社区幸福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鼓楼区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系统完备 基层基础保障更扎实

  简约的基层管理体制、完善的人才培养链条、多元的综合服务场所,为鼓楼的社区工作提供扎实保障。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鼓楼区推进街道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将原有10余个内设科室整合为“一中心四办”格局,即“便民服务中心”一个前台窗口,“基层党建办”“营商环境办”“公共管理办”“公共服务办”四个后台办公室,强化社区治理、服务群众的机构和力量。

  优化基层队伍“培养链”。鼓楼区完善“双轨并行”的城市基层党建人才培养链,即“社区工作者—社区书记—事业编制社区书记—街镇(区直部门)副职”职务培养链和“社区工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职称培养链。

  提升硬件保障“基本盘”。虽然鼓楼区辖区面积占福州市区面积不到4%,但各社区综合服务场所面积均达500平方米以上,实现“一老一少一普”全覆盖。各个街镇按照“一室多用”的思路,集街镇群团活动场所、决策议事厅等各类功能于一体,方便群众办事生活。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