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晋安公园“诞生”背后的故事:“山包”是这样变“绿肺”的

2018-02-11 23:34:05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吴隽 赵昕玥 彭思佳

  全员上阵

  今天落下的

  明天一定补上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明天市民的‘检阅’了。”10日3时许,在凛冽的寒风中,晋安公园5工区现场总工林恭善刚结束开园前最后的巡查。

  每天早上6点多一定出现在现场,安排当天施工内容,晚上盘点完当日情况,九十点下班回家,加班加点落实每日进度是林恭善这半年来的工作常态。他负责的5工区在塔头路以南,占地113亩。去年11月末才大面积交地,今年2月初就要开园,要在2个月内完成半个公园的施工,压力不言自明。“要保证速度,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高峰时,现场同时有五六百名工人。”林恭善说。

  人力足了,还得确保大家劲往一处使。“房建、水利、绿化、路桥、景观,各个小项目间即交叉作业,又环环相扣。一个进度滞后,后面的都跟不上。所以,我们的任务安排都得精确到天,甚至小时。今天落下的,明天一定得补上。”林恭善告诉记者,去年11月底,为了补上前一天种树落下的进度,他们一个晚上种了近百棵大树。

  临近春节,部分工人回乡过年,扫尾工作缺人手。为了不落下进度,林恭善自己上阵。他在协助搬运石材时,扭伤了腰。即便如此,他一天也没有“缺席”。

  在林恭善的带动下,现场40多名管理人员也把现场当“家”,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主动分担建材搬运、场地清理等工作。

  精益求精

  没有一棵树一种即成

  没有一块石一放即中

  “山水相融,河道蜿蜒,很棒。”10日,特地早起带女儿来游园的市民潘帮森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市民吴运平则为园内既有观赏性又具教育意义的湿地生态系统点赞。

  良好的口碑,说明晋安公园的建设不仅有高速度,也有高质量。这背后,是建设团队高度的“耐心细致”。

  “就拿园内这6000多株乔木来说,每株该种在什么位置,都经过反复推敲,几乎每株都至少经过两次选点。”项目经理翁昶东告诉记者,每棵树的形态不同,放在公园的不同位置,就不同的效果。指着亲水平台旁一株向河道方向微倾的大树,翁昶东说,这样弯曲的树木放到步道边,或许显得不整齐,但放在水边,就别有一番韵味了。他们先后试了好几处位置,才为它找到合适的“归宿”。

  “造公园不像建房子,一张图纸便能管到底。除了种树,河道旁的石头我们也是多次调整才定下的。”翁昶东说,为了保证公园成为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品”,每天的现场会,大家都要从不同角度审视,提出建议。市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每周也会来现场三四次,指导修正。

  不仅如此,每个工区一建成,晋安区园林局就立即接管,无缝对接进行细节完善。“去年10月,我们就安排保安、保洁、绿化养管入场,不断完善水电等基础和便民设施,实施精细化管理。塔头路以北的公园在元旦期间就具备了开园条件。”蔡颖说。

晋安公园“诞生”背后的故事:“山包”是这样变“绿肺”的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