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当代大家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一百

唐承华:行走自然记录灵魂感悟,跨界表达艺术中的“中国精神”

发布时间:2017-12-28 11:18:59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唐承华:行走自然记录灵魂感悟,跨界表达艺术中的“中国精神”

《时间的痕迹》(综合媒介,2011年)

  【各方评说】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唐承华艺术里对抽象的探索,可以说是比较纯粹的运用抽象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他在现实中体验,甚至包括他的人生中的各种境遇,所以他的抽象绘画,特别是巨幅版画作品,到后来发展到巨幅的综合媒介油画,一方面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比如云、天、雾、水、流动、漂浮,树木,花草,这些在他的画面里都可以说是他对自然因素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对抽象艺术总体感悟去了解他这个人,他有着很丰富的对现实感受体会,但是,他更有作为艺术家那种本质,那种原发的热情和生命激情,这些年他的艺术在同行里面,不断在发展,不断在丰富,就是因为他始终对艺术抱有执着的热情,甚至是一种狂放式的热情,所以他的作品是高产的,另一方面是不断增加很多能量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甚至把唐承华的艺术看成生命能量的艺术,似乎是从这个角度看待他,我们才能看到他是如何如此热烈,如此热情的去从事各种语言的实践,从事各种材料的实践,这样一个时代,正是需要对艺术充满理想充满热情的艺术家。

  邵大箴(著名美术理论家):他是一位勤奋的艺术劳动者,又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人。长期的艺术实践,尤其版画创作劳动,使他领悟到手艺的重要性。亲手操作,从选择工具、材料到整个构思、制作过程,唐承华感受到一种创造的愉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是一位出色的“手艺人”,并以此为之自豪。多年来,他的手艺不断在进步,在运用各种版画技术方面,技巧日臻成熟。他充分利用材料的可能性,发挥手操作的灵活性,赋予作品以表现力。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懂得艺术创造要达到更高的境界,既要靠辛勤的手艺劳动,更要靠自己的感悟人生和感悟艺术能力,那样才能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表皮,也不被具体的绘画材质所拘束,驰骋于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表达自己显在潜在的感受。

唐承华:行走自然记录灵魂感悟,跨界表达艺术中的“中国精神”

《南方韵情》(综合媒介,2011年)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除了装置、油画、版画之外,唐承华也创作水墨或者纸上作品,并将它们命名为“风景”。仅从命名上就可以见出,唐承华的水墨不同于传统水墨。唐承华的这些题为风景的纸上作品,除了使用水墨外,还用了诸如色粉和油画棒之类的色彩和工具,它们既不同国画山水,也不同油画风景,更接近抽象的意念绘画。如果说它们是风景,那也只是艺术家的胸中丘壑。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唐承华没有采取非此即彼的取舍,而是采取亦此亦彼的包容。在唐承华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化符号,我们看到的是可以跨文化传播的情感,是在人类现代性进程中可以普遍感受到的力量和忧伤。

  贺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工作部副主任):“写生”对于唐承华而言,决非现代美术教育所谓和提倡的一般意义上的“写生”,而是真正对于生命的写照以及源自性灵的关怀。胸中勃然,意在笔先,将内心不断蓄藏、叠压起来的情绪能量,通过写生捕捉,通过创作释放,赋心中自然以鲜活蓬勃的第二次生命。所以,我们发现,唐承华十余年游学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当他穿着一袭笔挺西装回来时,带回来的不仅是四季交替、摇曳多姿的异域风情,还有他在跨文化的远游中,在“他者”的东方想象里试图寻找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之根。有趣的是,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和艺术实践本身,不也是他对于他个体生命的别样“写生”么?

  贝阿特·莱芬塞德(德国路德维希当代美术馆馆长):唐承华作品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观众在第一眼看到作品时,就能够感受到他的那种高度自信和自主意识,他以这种自信调绘出的色彩旋律超越了纯粹的概念性的绘画(如风景、树木、河流、城市等等),激发了其内在的力量。唐承华的油画使用着一种非常自我的、不可能为人所混淆的语言,其方式是(完全象非正式艺术中那样)从油画内在的特质发展出新的图画来,而这些新作品同时又是被冲动的、强有力的姿态游戏所引导的。色彩和姿态作为黑色的笔触在整个画面空间中同等地施展着自己,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相互持续提升的对话过程。这使得唐承华的画作看起来像是两股力量的角力,在纯粹的色彩和饱满的黑色笔迹(作为线条痕迹和画笔的顿挫而为观众所感知)之间完成了力量的展示。

  【代表作品】

  《时间的痕迹》系列作品、《天边的云彩》大型装置系列作品、《唐丝漫延》系列作品、《南方韵情》系列作品、《行走的风景》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