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当代大家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一百

唐承华:行走自然记录灵魂感悟,跨界表达艺术中的“中国精神”

发布时间:2017-12-28 11:18:59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唐承华:行走自然记录灵魂感悟,跨界表达艺术中的“中国精神”

唐承华创作照。

  行走自然中记录灵魂深处的感悟体验

  纵观唐承华的一系列作品,有评论人认为,他的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与他丰富多姿的跨文化经历有密切关系。这种体验既有现实的、生活的,也有精神的、感性的,它们都从不同角度影响和作用于画家的艺术表现。从国内到国外,再从国外返回国内,他经历了一个轮回,这种轮回并非单一、双向的,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辩证式的演进。”

  唐承华认为,实际上,他的作品所要表现的,就是那些自己真正体会到和感受到的属于精神层面的经历。创作和教学之余,他喜欢骑行,喜欢写诗,喜欢行走在自然风景中,把自己置身如画如梦的境地,思考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唐承华:行走自然记录灵魂感悟,跨界表达艺术中的“中国精神”

《行走的风景》(综合媒介,2015年

  五月的风里裹着细若游丝的香/风来了/我看到了天边的云彩/我在田野里逆着光追赶/不觉间我竟伸出手/以为能触碰到/那些让风吹散了的天边的云彩

  这首蕴含着浪漫情思的短诗,是唐承华行走自然的心灵写照。唐承华热爱描绘自然之美、四季之景、万物之力。为此,他的工作室就设在北京郊外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掩映在一片寂静的树林和一方清澈的水塘间。他喜欢在最贴近自然的状态下创作,如他的作品,蓬勃着醉人心脾的自然之美。

  “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是艺术家对于客观世界体验的主观处理,再通过艺术进行传达。”唐承华认为,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因素是其直接的生活感受,所以他经常外出写生,画一些“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这意味着,他的感受来自自然,他面对自然获取的艺术灵感,这是他创作抽象艺术的根源。

  “一年四季的自然景物不同,艺术家需要找到与之灵魂深处契合的表述方式,然后就其感悟思考,再转化为对于图像理解的形式、架构及画面的色彩关系,由此进入创作语境。”唐承华反对没有体验经历的随意创作,“抽象艺术也要以生活感受为基础,而这件重要的事情却可能被很多艺术家忽视了。”

唐承华:行走自然记录灵魂感悟,跨界表达艺术中的“中国精神”

唐承华正在创作《天边的云彩》系列作品。

  2006年开始,唐承华创作了大型装置系列作品《天边的云彩》。彼时,恰逢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城区不少老旧房屋改造,拆卸下来的木质梁柱让唐承华眼前一亮,他花钱买回一大批原木,开始对它们进行艺术化“改造”。喷溅起的水幕打在湿漉漉的木头上,经过水的洗礼,斧头的劈削,电锯的切割,喷枪的润色,唐承华赋予了这些木头的特质以新的生命色彩。这还不够,他又找来四、五百斤的棉花,将“华丽蝶变”的木头高低错落地摆放其间,营造了一种虚幻而真实的独特视觉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唐承华还用影像形式记录下整个装置艺术的制作过程,在展馆现场同期播放,构成艺术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完成了艺术家与观众的思想对话。

唐承华:行走自然记录灵魂感悟,跨界表达艺术中的“中国精神”

《天边的云彩》(布面油画,2015年)

  2016年,《天边的云彩》在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呈现,棉花被草坪所替代,缤纷的灯光照射在这些木头上,暗夜里水天交接处宛若延伸出一条彩虹,令人叹绝。同样在2016年,“回归与融合”——第二届国际当代陶瓷驻地创作在中国瓷都德化举行。此次创作唐承华打破了陶瓷传统概念的边界,将麻绳用陶泥浸泡后,缠绕在厚重釉色陶瓶上,在解构陶瓶原有造型的同时,塑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进一步丰富《天边的云彩》这一创作主题。

  唐承华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创作数量和展览频率。除了对艺术本身的热情以外,唐承华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劳作。有人把唐承华称为“手艺人”,他欣然接受:“艺术家有很多思考来源于劳作,我喜欢在生活和教学中多动手,并享受这种满足感,然后通过展览来分享这份喜悦,每一次展览都象征着我每个阶段的思考。”

唐承华:行走自然记录灵魂感悟,跨界表达艺术中的“中国精神”

《天边的云彩》(综合媒介,2007年)

  从平面的二维空间,进入立体的三维空间,在唐承华看来是非常自然的过渡。“平面已经不能够满足我的需求了,我要从空间和平面中找到更好的媒介来表现我的艺术理念,用版画的痕迹语言来表现我的艺术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