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协关注榕港澳融合发展 部门回应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
福州新闻网10月20日讯(记者 邱陵)福州与香港、澳门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由来已久,随着全球化、区域化格局日益凸显,对深化榕港澳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出新要求。20日,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召开专题协商会,市政协委员与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融合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展开研讨,形成初步共识。
据统计,福州现有港澳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2016年实现产值710亿元,企业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电子、机械等多个行业,不少港澳资企业发展为行业龙头,成为福州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港澳是我市第7大贸易伙伴,香港是我市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课题调研组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榕港澳经贸来往越来越密切,人文交流成效也十分明显,对港澳同胞了解福州、投资福州起到很好的作用。
不过,在走访中,部分政协委员和港澳资企业也反映了目前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缺乏长远规划和持续的合作,招商力度、配套服务不够,与港澳金融合作不够紧密,人文交流不够广泛、深入等。另外,榕港澳之间科研论坛、人才交流、行业峰会、院校合作等也比较少。
调研组建议,加强经贸合作,实施多样化精准招商,聘请中介服务机构为“招商合伙人”,延伸招商触角。另一方面,建立港澳企业的孵化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平台,吸引港澳资本来榕投资项目,为优质项目成立政府引导基金。
市政协委员高小文建议,加强对在榕港澳企业的服务工作,帮助解决港澳企业家在子女就学、就医等生活保障问题,在人才引进方面建立有效机制,吸引更多港澳乡亲来榕发展。
“福州是侨乡,要善于搭建平台,鼓励商会、社团、智库等民间组织借助港澳各级榕籍会员资源,开展有特色、有水平、影响力强的民间交流。”有的委员说。
针对投资项目落地服务问题,市商务局表示,建立港澳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到全程跟踪协调、全程服务推进,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及动建。另外,在项目进入实际运作经营后,也要通过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及时反馈,协调解决。同时,加快引进和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生活消费、文化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满足港澳在榕企业家的实际需要。
据市金融办统计,目前福州共有21家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占全市境外上市企业数的53.85%,是榕企在境外上市首选区域。市金融办表示,下一阶段将重点推动符合香港上市条件的后备企业进入实质上市程序,同时梳理并密切关注已在香港上市的榕企生产经营情况,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促成上市企业投资项目落地。
在榕港澳青少年间交流方面,市外侨办建议参照“中华寻根之旅”夏冬令营活动的做法,设立榕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加强港澳青少年对福州的认识和了解,为将来来榕创业兴业打好基础。
相关新闻
- 围绕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市政协开展专题协商(2017-10-20 07:00:03)
- 市政协常委会聚焦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市政府部署落实协商成果(2017-10-18 20:54:32)
- 市政协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助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2017-10-18 00:51:40)
- 市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议召开(2017-10-17 23:54:50)
- 福州市委扎实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2017-10-17 00:01:05)
- 2017年福州市政协港澳委员和市海联会常务理事座谈会召开(2017-10-14 23:20:01)
- 福建省政协举办“丹青绘八闽喜迎十九大”书画展(2017-09-29 10:03:17)
- 市政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观廉政展(2017-09-29 00:19:01)
- 张昌平到古田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2017-09-28 08:56:50)
- 福州市政协2018年度提案线索集中征集活动公告(2017-09-27 08:48:48)
- 福州市政协2018年度提案线索集中征集活动公告(2017-09-27 06:51:35)
- 省政协党组召开专题学习会 重温《实践论》《矛盾论》(2017-09-21 09: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