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七十七
“篆界名宿”周哲文:醉心印林颂盛世,报国寸丹竭至诚
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周哲文从艺六十年》专集
刀锋铭刻爱国情
谈到周哲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爱国情结。早在抗日参军、对话省图馆长、刻治英雄印谱等事情中,就已经体现出青年时代的周哲文炽热的爱国之心。随着年岁增长,这颗红心历久弥坚。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文化部拟举办全国工艺美展,弘扬国粹,在国际间交流和平友谊。周哲文牵头成立了福州市艺术工作者协会,历时两年,配合艺术专家深入全省发掘了90余项濒临绝迹的民间艺术和百余名能工巧匠,动员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为国争光。
1959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福建工艺美术赴京汇报展出,周哲文征集的“百花齐放”作品也被征选参展。为了书写展览的序言,周哲文胸部顶住一块棉枕,趴在展板上连续写了三天。时值夏末,骄阳如火,完成任务后,哲文背上皮肤大面积脱落,但他默默无言,任劳任怨。
在那个年代里,他白天劳作,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完成《毛泽东诗词四十三首印谱》,共计印作576方之多。1976年后,祖国大地迎来了艺术的春天。由北京美术出版社与北京外文出版社合编,以中、英、日三国文字对照的《毛泽东诗词四十三首印谱》问世。
行草《遥寄台湾书画界老友》
该书由赵朴初署签,启功题诗插页,诗曰:君家先代曾斩蛟,至今传得昆吾刀。剸犀剐玉透纸背,印林并世惊人豪。主席诗词卌余句,一句一句红泥飘。革命老辈富文采,镌石行比南山高。此书由中国国际书店向海内外发行,还曾作为珍贵国礼赠于日本政府,其中原作一本被湖南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收藏。
小小的印章如同一个传递友谊的桥梁,拉近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感情。1980年,74岁的周哲文随中国经济贸易展览团出访日本、美国,作篆刻表演,向世界展示中华艺术的魅力。
在日本金泽市,经营“白鹤堂印房”的篆刻家细宇左平前来交流技艺。他的先祖曾是日本御前印制,专门负责服务日本皇室。
只见周哲文以刀就石,刀至文成,刻就郭沫若诗句:“赤县扶桑一水隔,昆仑富士两峰连。”细宇左平喜不自胜,就在一册精裱的印谱上挥毫赠书“报恩”两字。
周哲文
周哲文不解,问细宇:“这是何意?”细宇感慨地说:“过去日本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蒙受灾难,我们感到无限内疚。今天我们能和周先生在这里交流技艺,十分荣幸。这两个字并非针对你您个人,而是通过您对中国人民表达诚挚的心意。”
周哲文立即又刻了“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的印章回赠,作为纪念。
不论是日本,还是在太平洋彼岸,周哲文常被这样真挚的友谊所感动。在美国的一天,一位中年男人提出要刻“张爱之印”和“大千居士”两方巨印。周哲文问起缘由,来客说:“我来自台湾,也是篆刻爱好者,这两方印是我准备送给张大千的。”
周哲文
来客接过印章,看到边款上刻着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来客看到边款,情不自禁地呤诵起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来客说,大千先生是四川人,半生客居在外,现寓台北,但未尝一日忘却故乡,今有此两方图章,放在案头,怎能不勾起他思乡怀旧之情?而周哲文也正是要通过这两颗印章,使大千老人回到大陆看看他阔别多年的巴山蜀水,可惜的是印章到日,大千先生已重病不起了。
出访期间,他在半年之中,行程数万里,刻印近千颗,其中替侨胞刻了几百颗,总爱在印边刻上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