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头条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五十五

“中华民族英雄”高士其:永不下“火线”的科普战士

发布时间:2017-06-16 14:53:4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人物名片】

  高士其(1905.11.1——1988.12.19),原名高仕錤,乳名贻甲,籍贯为福州市鼓楼区鳌峰坊。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7岁时,辛亥革命成功,福州光复,他先后在福州的北城小学、明伦小学接受正规教育。1918年高士其小学毕业,考取清华学校。由于复试成绩优异,他进清华后直接插入中等科二年级。先后获得“英语优等奖章”“国语优等奖章”“化学优等奖章”“博物优等奖章”等荣誉,以全优成绩毕业。 1925年,清华毕业留美,直接入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三年级,一年后转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及细菌学系四年级。1927年毕业,获得化学系与细菌学学士学位,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专攻细菌学,1930年毕业。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

  1949年9月21日,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大会。1950年,参加全国科学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科学普及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并担任过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福州新闻网记者 王礼林

“中华民族英雄”高士其:永不下“火线”的科普战士

高士其

  6月中旬,福州渐渐步入盛夏,烈日灼烤着大地,知了不厌其烦地叫唤。但是位于鼓楼区鳌峰坊3号的一栋民国时期西洋建筑风格的双层小楼里,游人却在静静地忖度着步伐,浏览者该楼主人公身残志坚、为新中国科普事业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事迹。看完后潸然泪下,是多数人的常态。

  该楼的主人公,就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高士其一生的事业充满传奇和奋进:硬是以伤残之躯,撰写了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2800余行科学诗、著书18本,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他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在近现代中国科普蒙昧地带,撕开了一条口子。

  把自己的“一点点知识贡献给祖国、贡献给人民”,是高士其一生的目标。其一生都在追求使科学知识脱下庄重外衣,为读者喜闻乐见。他的作品立意深远而文辞浅显,小学生都可以读懂;大量拟人化的比喻、口语化的叙述,开科普创作一代新风。

  由于在新中国科普事业中的斐然成就,他也缔造出了中国科技界几乎无人超越的成绩:去世后中共中央组织部追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1995年4月26日高士其“基金委员会”宣告成立; 1999年国家设立“高士其科普奖”,成为中国科普界的最高奖;1999年12月,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高士其星”;北京保留了“高士其故居”,这是中国唯一的一幢科学家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