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头条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四十四

“咱厝人”陈玉峰:“百画”归来成“一峰”

发布时间:2017-05-04 16:35:4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咱厝人”陈玉峰:“百画”归来成“一峰”

陈玉峰作品

  向邻居糊灯笼老艺人“偷学艺”

  自小展露天赋帮阿姨画模绣花

  有些人成为某方面的大家凭后天努力,有些人是全凭天赋,但是陈玉峰似乎两者都占了。1943年,他出生在惠安海边一户农民家里。父亲农民出身,解放前靠开杂货铺养活一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便成了供销社职工,而贤惠的母亲则在解放前用嫁妆变卖后买了几块碎地、务农为生,小时候的陈玉峰就犹如下乡的野草,无拘无束,自由生长。

  直到那天,野草找到了方向。陈玉峰记得,阿姨是华侨,而且还是裹小脚的女人。大约6岁时,母亲便交给他一项特殊的任务:去陪阿姨。彼时阿姨丈夫、儿子都在海外,家里只有媳妇和养女。小孩子总是爱动,为了不让陈玉峰乱跑,阿姨便买了许多小人书,但是谁知,“我刚一接触,便深深被画面中人物惊醒,那时不知道哪里拿来的笔,就不自觉地画,一个个乱画。而且说来也奇怪,别人画叫‘涂鸦’,但是我画,还真是有板有眼嘞。”回忆此处,陈老不禁笑道。

  从此,陈玉峰便知道了自己生命中将不可缺少一样东西,那东西叫“画画”。陈玉峰才5岁便上私塾,也因此开始识字。他记得父亲爱看书家里有许多武侠小说,但这些小说在他和同学眼中都是宝,因为有精美的插图。于是同学便出主意,叫陈玉峰借出来,借出来后便盖上白纸对着书中各种三国、水浒人物认真临摹起来。陈玉峰从此也知道了何为“临摹”,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此他的临摹比谁都勤快。

  童年的时光是愉快的,因为有画相陪。陈玉峰的童年回忆里,有两个人不得不提。这些人虽然出身草根,但在当时的陈玉峰眼里,就跟自己看小说中的“大侠”一样无所不能,并且让彼时的他大开了眼界。

  他记得邻村有个民间手艺人,定位不出来是什么职业,他的工作就是不管村里哪里需要“画画”,第一个就会被叫上。那人专门为彼时乡下的木雕床画窗花,“一个床就像小房子,四周有围板就像一块块墙,那人就在围板上画上各种人物:花鸟鱼从、神仙大侠……”因为在海边,渔民还有一个需求,就是为船画各种装饰画,既有神像也有各种花鸟鱼虫。有次,陈玉峰刚好看到这个人当场表演画画。“我当时心想,‘哇,好厉害’。以后我就成了这人的粉丝,他有画画我就去看,对我感染很大。”陈玉峰说。

  村里还有一个人,也是年幼陈玉峰的偶像。那人住在他家对面,是一个糊灯笼的老手艺人。陈玉峰彼时像“中了邪”对这门艺术着了迷,他没事就跑到邻居家,整天看着对方做灯笼,扎纸人,以及最重要的——给灯笼画各种图案。看着看着,陈玉峰边手痒,回家便自己学着做,在父亲帮助下竟然也做的有模有样。于是每年正月十五,他家的杂货铺便多出了一块产品——灯笼。

  回忆起这些趣事,陈老依旧忍俊不禁。他还补充了一个细节,由于阿姨是三寸金莲,爱绣绣花鞋,而绣的花需要花钱请人先画下来,然后做成模子对着绣。阿姨看见陈玉峰爱画画,便把这个“省钱任务”交给了他,想不到陈玉峰竟然“接活”了,而且不但按时完成还完成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