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e起学习”网络党建联盟 >> 党性教育基地 >> 台江区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2017-03-16 16:17:29

  早在西汉武帝时期,福州就是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唐宋之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路的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北宋以前,上下杭地区还是“江广三里,扬澜浩渺”的闽江前沿水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船只往来穿梭于此。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记载,这里的航道上甚至能看到印度人,航运发达由此可知。因处于大庙山的南麓,经过多次洪水大潮的冲刷,泥沙堆积,这里形成了沙洲,船沿着沙洲向上航行或向下航行,故称上航、下航。随着沙洲的面积扩大,这里便成为了闽江停泊船只和起卸货物的水运码头。有了码头,便有了商铺,有了商铺,商贸随之兴起。古代,航行的“航”和杭州的“杭”发音相通,久而久之,此地命名就渐渐成为 “上杭”和“下杭”。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工作于2014年正式启动,目前已清空移交的文保单位的总面积约为2.6万㎡,预计全面修复完成的时间将为2年。现已完成修复的文物面积达3100㎡。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商贸发展的鼎盛期在明中叶到清中期。商会、钱庄、货栈、屯仓林立。双杭的一些商人,从这里起航,沿“海上丝绸之路”,把商务拓展到台港澳、东南亚及欧洲诸国,所以,说这里是国际商港也一点不为过。民国时期,街区上闻名遐迩的名店就有200多家,所经营的物资更是多达上千种。由于商贸文化独具特色并且丰实而多彩,于是,这个历史文化街区便与儒家文化显著的三坊七巷、朱紫坊并称福州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直到今天,这个街区仍保持着民国时期的格局,商贸文化、会馆文化、信仰文化、儒商文化保存完好,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下选取的四个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更好地诠释商贸文化。

  独具一格的会馆文化——福州商务总会

  福州工商联的前身是福州商务总会。福州商务总会成立于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那时的福州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资本和商品不断涌入,福州民族资产阶级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为了团结同业,更好的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一些有远见的闽商如张秋舫、罗金城、李郁斋等促成了福州商务总会的建立,张秋舫任会长。有一首传唱于三、四十年代的民间歌谣,唱的是台江名牌货,其中有一句:“皮枕头有名堂,南北京果上下杭”。张秋舫就是南北京货大家。1911年,商会为便于办公,耗资11350两白银,买下彩气山上占地480平方米的园林式建筑,也就是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幢建筑。一百多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们就是在这里议行论市、互通信息、商务咨询、仲裁纠纷。因此,商会在闽商中威望很高,而它选址上下杭恰恰说明上下杭对于闽商的重要性。

  福州商会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自1905年成立起到1949年8月福州解放结束,经历“福州市商务总会”和“福州总商会”两个历史时期(不包括日占福州期间成立的伪商会)。商会成立前后虽不足40年,但对于闽商,对于福州人民来说,它的意义却不同寻常。1905年商会刚成立,就响应“上海总商会”的号召,反对美国限制华工条约,制定了福州商界抵制美货的八条公约;1925年商会组织声援上海“五卅”惨案;1931“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商会掀起抵制日货的运动,并于9月28日召集500家商号在抵制日货的宣誓书上签字。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各钱庄带头停止日元兑换业务。商会的这一系列行动措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如此商会还成立了“福建去毒社”。商会会长张秋舫,就出生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那年,对严重危害老百姓体质的鸦片他痛恨至极。商会成立当年他就与陈宝琛、罗金城、李郁斋、林炳章等10人发起组织成立“福建去毒社”。不到一年,禁毒取得显著成绩,社会安定,风气焕然一新。商会成立的“救火会”也有极高的社会认知度,是双杭地区最早建立的商办商助的消防、救火组织。40年代,台江两次大火和1947年的特大水灾,也都由商会出面施赈。一代一代的商会人物从这里走出,发扬着闽商“义利相合、勇担道义、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精神,不仅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在政治、文化、教育上也作出很大的贡献。这座百年的老宅就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也是会馆文化的完好体现。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