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时评|加快发展生态低碳农业 实现“绿”“富”共赢
生态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新时期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发展的基础。生态低碳农业是从依靠化石能源向依靠太阳能等方向转变,追求低耗、低排、低污和碳汇,使低碳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乡村振兴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绿”“富”共赢。
生态低碳农业的主要内涵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建设农业强国,生态低碳是方向。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内在基因,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特征。
进入新阶段,我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要追求保供给、保生态、保收入等多目标的统一。一方面,要把保障14亿多人吃饭问题作为底线任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摒弃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方法,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守住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同时,要确保农民能够持续稳定增收,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推进优质优价,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就是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不足的国情农情,把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约束条件,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增收致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传统农业是“高碳农业”,改变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就生态低碳农业内涵而言,则是充分考虑耕地、淡水等资源现状,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清洁净化产地环境,形成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事实表明,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农业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当前世界农业处在由“高碳”向“低碳”的重大转型期,生态低碳农业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催生的生态革命产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人为排放的14%~ 17%。在世界多国共同反思“高碳农业”弊端的同时,世界农业步入有机、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期,即生态低碳农业经济时代。
实际上,农业具有绿色属性和多重功能,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低碳农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也有助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当前很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依然锁定在石油农业发展模式上,单纯依靠外源高投入难以打破路径依赖,转向发展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与高碳汇的生态低碳农业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需求。推动生态低碳转型升级,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农业企业拥有较多的高质量生产要素,具有较强的减排固碳增汇潜力。同时,农业企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主体与引领载体,有较强的联农带农能力,可以助推小农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入生态低碳农业产业链。
生态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总体思路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战略,以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为主要举措,力求大幅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升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实现农业优质高效与农民增收致富目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在实现路径方面要着力把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低碳排放、标准生产等重要环节,达到“六化”要求。
产业模式生态化。优化构建防护林体系,健全生态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因地制宜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强退化耕地治理修复;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落实化肥农药双减政策;有效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提升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生态农场和低碳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
生产链条绿色化。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标准化生产,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为主线,建设生态低碳农业的家庭农场与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农产品加工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与绿色流通体系,促进绿色农产品消费与农民增收致富。
资源利用节约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灌溉水渠配套,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高效旱作农业与山地循环农业;优化匹配区域农业资源,保障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投入物品减量化。以作物科学精准施肥与减量增效为方向,深入推进化肥与农药精准减量。以农药品种升级、施药机械升级、规范市场销售、规范施药作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低毒高效农药研发与应用。以高强度与可降解地膜推广应用为替代,从源头上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强化水利工程与配套灌溉体系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集成推广秸秆多样化循环利用,加大有机肥替代比例,培育地力并提升土壤质量。
废弃物资资源化。加强畜禽粪污高效管理,完善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规范就地就近还田作业,优化构建农-牧-菌融合的循环利用体系,完善秸秆的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加快秸秆产业化开发,实现秸秆高值高效利用。加快由“简单治理”向“循环利用”转变,促进农牧业废弃物递进转化与高效开发。创立分区分作物推广秸秆科学还田模式,实施农田保护性耕种与就地便捷利用。
农业科技高新化。科技是解决农业绿色发展难题的第一动力,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状况下,实现农业持续稳产高产,根本还是要靠科技。发展生态低碳农业,重点要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绿色装备、绿色投入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上下更大功夫,加快科技自主创新,集成配套推广成熟适用技术模式,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并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生态低碳农业的发展对策
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低碳农业发展,要将农耕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快构建支撑绿色生态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等技术体系并实施政策引导。从实践意义认识,要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需要体制机制和政策激励提供强大支持。
科学规划,注重合理设计。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不同模式要具体探讨,不同区域要详尽研究,不同层次要分别设计,不同优势要顺势发挥,切不可一哄而上。制定发展规划不可拼凑而成,例如水田、旱地、坡地、山地要因势利导抓住侧重点,合理设计,既要创新突破技术环节,又要有优惠政策的引导。对于水田,要设法降低甲烷排放;对于旱地,要着力减少氧化亚氮释放;对于种植业,要推广立体农业模式,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对于养殖业,要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对于加工业,要推广绿色农业模式,提高整合集成效率等。
项目带动,推动转型提升。要优化农业系统结构,合理调整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着重要突破减量化技术运用,实现资源节约;要突破高效利用技术运用,充分挖掘潜力;要突破再循环技术运用,强化综合开发;要突破可控化技术运用,防治农业污染。
科技创新,实施集成推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主要包括高光效作物品种选育,实施配套集成应用,深化立体农业开发,拓展循环农业领域,提升生态农业成效,实现现代农业的低碳化目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政策激励,强化法律约束。结合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不断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创新农业生态保护差异化支持措施,特别是要将地力补贴政策与秸秆还田、地膜离田、有机肥施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紧密挂钩。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加快完善化肥施用、农药管理、粪污治理、地膜回收等法律法规,强化环保约束,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生产经营主体的自觉行动。
监测评价,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建立化肥、农药、农膜生产和使用台账,完善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台账,用监测数据和统计台账对各地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客观评价。加快培育施肥、打药、粪污运转处理、秸秆收集加工、农膜铺设、机械化捡拾等市场主体,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培养人才,壮大队伍建设。强化培养并提高生态低碳农业人才队伍质量,为生态低碳农业企业与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增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创业能力与运营质量。同时,放大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为高质量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助推农业企业与经营实体持续提升绿色竞争力与增收致富水平。
(作者翁伯琦、王义祥,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 乌山时评|网聚职工正能量 绘就最大网络同心圆(2023-03-06 16:45:19)
- 乌山时评|让福州茉莉花茶香飘世界(2022-12-01 17:15:00)
- 乌山时评丨让青春在奋斗与磨砺中闪闪发光(2022-05-13 17:30:00)
- 乌山时评|抵制!封禁!绝不能让劣迹艺人“借尸还魂”(2021-11-24 19:48:23)
- 乌山时评丨与其“漫天撒网” 不如精准育才(2021-11-24 09:07:07)
- 乌山时评|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需要你我共同努力(2021-11-19 18:28:52)
- 乌山时评|最是书香能致远(2021-11-18 21:59:04)
- 乌山时评丨说事评理,选对“点”更要选好“人”(2021-10-30 09:52:35)
- 乌山时评丨以科学方法赋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10-11 10:40:11)
- 乌山时评丨停车位多了 规范停放意识不能少(2021-09-26 08: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