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闽侯县博物馆的奇妙之变:与文物“对话” 在互动中“寻根”

2023-06-07 09:34:33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谭湘竹

闽侯县博物馆的奇妙之变:与文物“对话” 在互动中“寻根”博物馆内展陈的闽越京畿场景。(闽侯县博物馆供图)

不知不觉间,“探访博物馆”成为潮流。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到另一个城市赴一场博物馆之约,成为众多游客的选择,博物馆也摆脱了单一收藏陈列的刻板印象。我们把目光放到位于八闽首邑的闽侯县博物馆,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不断丰富着文博产品的样貌,越来越广的服务内容不断完善着公众的参观体验。日前,记者走进这座博物馆,探寻时代脚步里的博物馆之变。

创新之变

技术加持

让参观者身临其境

走进闽侯县博物馆一楼,一台运用“声、光、电”技术的全息投影仪映入眼帘。在VR、AR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加持下,记者和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了闽剧表演和咏春拳体感互动项目。在“八姓入闽”裸眼3D沉浸室,全息投影的立体化场景再现了“八姓入闽”的历史。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博物馆摒弃了单一陈列的展陈形式,不断进行展览形式的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闽侯县博物馆设置了闽侯历史延展互动地踩屏、闽剧幻影成像、考古挖掘小游戏等互动项目,丰富了展陈形式,更好地加强了与到馆观众的互动性。”闽侯县博物馆馆长周丕铧说。

上周末,记者在闽侯县博物馆看到,该馆和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泉溢东方——中国古代钱币展》正在展出,吸引了众多市民。“我们和北方博物馆合作办的临时展览都很受欢迎,观众对北方文化和展品也很感兴趣。”周丕铧对记者说,临时展览是与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相对而言的,陈列内容和艺术形式机动灵活,容易更换,能够时时出新。

2022年至今,闽侯县博物馆已引进各种专题临时展览7场次,合作单位达12个,参观人数总计11万人次。

功能之变

文旅融合

让文物发挥更大价值

当天,记者在闽侯县博物馆偶遇了来自宁德的游客。“我们到闽侯游玩,今天特意安排了博物馆一日游。”宁德市民林先生说,他们在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闽侯县博物馆了解了八闽首邑的悠久历史,在闽都民俗园感受了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主街体验了扎染、花绣、陶艺等传统手工艺。

旅游时“打卡”当地博物馆,了解历史和风土人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旅行者的必选项目。“闽侯县博物馆经常会迎来一些外地游客或研学团队。”闽侯县博物馆副馆长陈香对记者说,博物馆2019年开放至今已接待7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大量游客。为了拉近博物馆与游客的距离,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闽侯县博物馆在年初启动演播厅建设项目,通过整合闽侯县文旅系统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曲艺传习所、文化馆等的资源,为观众带来闽剧、评话和喜娘喝彩、南屿虎形拳等非遗展演节目,采取固定场次+团队预约模式,为到馆参观游客表演。

理念之变

互动“寻根”

让文化自信可感可知

夜幕降临,闽侯县博物馆外场的舞台上,闽越王无诸、林则徐、严复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徐徐展开,仿佛将观众带入了时光隧道;随后,闽剧片段《田螺姑娘》《传牌清风》《铁面御史张元奇》等轮番上演……5月18日,闽侯县举办的“博物馆里话侯官——5·18世界博物馆日暨第二届闽侯县博物馆奇妙夜”活动“火”了一把。当天晚上有3000多名观众参加活动,在民国换装体验、线面穿针等互动活动中,大家沉浸式体验了侯官文化的千年智慧。

从过去单一收藏、展示转变为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越来越广的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公众的参观体验。近年来,闽侯县博物馆举办了小小讲解员、博物馆奇妙夜、文化遗产保护周、兽面纹双兽双耳铜簋绘制等夏令营活动,让文博知识通过互动性强的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孩子们在互动体验里寻找侯官文化的根与魂。

家住闽侯县甘蔗街道的吴宝华女士是闽侯县博物馆的忠实“粉丝”。“孩子一岁多时就开始带他去参观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让孩子了解5000年的海洋文明是怎么开始和绵延的。”吴宝华对记者说,她经常带孩子到闽侯县博物馆参加各种互动体验活动,孩子参观完博物馆后增长了见识,为家乡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而自豪,文化自信就在这一点一滴中逐渐培养起来。(记者 谭湘竹)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