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福州高新区:科教产城一体 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

2022-10-12 09:55:54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徐文宇

福州高新区:科教产城一体 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

福州高新区:科教产城一体 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高新区科技大厦和公园相得益彰。记者 徐文宇 摄

十年来,福州高新区从2013年托管时的一片沙洲地,到充满青春活力的科技新城,再到2021年启动科学城规划建设,一个连接海峡两岸、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十年来,入驻企业从不到1000家增长至1.5万家,工业产值从不到30亿元提升至300多亿元。高新区、大学城片区已聚集人口超50万,青年人才占70%以上;大院大所大实验室纷纷落地,好项目抢滩入驻。2021年,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实力排名比2012年提升12个位次。

福州高新区是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亲自部署、推动设立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按照“一区多园”模式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力建设一流大学城、科学城,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努力成为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和动力源。

福州高新区:科教产城一体 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高新区儿童学园“六一”主题游园活动。高新区供图

党建引领

体制活力不断激发

近年来,高新区构建了“一心三带”党建大格局,形成“高新邻+”和“屿邻同心”为核心的“双核多元”党建联盟体系,促成基层党组织共联共建,近邻党建实现住宅小区全覆盖,两新组织覆盖率达95.8%。

始终坚持用县区全面职能和园区灵活政策服务企业、群众,以高效率体制机制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磨合县区、园区“双重管理”体制,全力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扁平化管理模式,探索形成多园联动、校地共建、协同创新等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1年,园区荣获省级试点园区综合评分第三名,标准研制专项全省第一名;科技成果(专利)转化与推广服务规范,是全市唯一列入福建省地方标准立项的标准。

当前,重点推进一流大学城、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在空间布局上,按照科学城发展走廊“一廊串城”,科学研究核、科学转化核“双核引领”,科学研究区、科教创新区、科技创新区、产业智造区、城市服务区“五区共建”的结构进行规划建设。

福州高新区:科教产城一体 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兆元光电生产车间。高新区供图

创新引擎

高新产业跃升发展

高新区不断突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发挥创新“试验田”作用,引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实验室、福耀科技大学(暂名)等创新龙头,获认定各类人才近千人。

落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分中心、中国(福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福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通的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体系。2021年,园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0件。目前,拥有孵化器37家、面积达15万平方米,集聚青年创客约5000人,基本形成全链条衔接、一站式服务、高效率转化的创新创业生态。

园区注册企业已突破1.5万家,初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光电、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121X”产业格局。特别是光电产业,于2021年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

高新技术企业最近3年连续实现倍增,2022年有望突破1000家。建成总部经济园、软件产业园、区块链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加快建设光电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平台。

福州高新区:科教产城一体 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效果图。

以人为本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高新区高标准、大力度、系统性推进民生基础和城市配套。

今年再建安置房9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20万平方米,规划和启动建设道路50条;在近年新(改)扩建59所学校的基础上,今年再建学校10所,推动9所学校与高校等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启动3所医院前期工作,建设长者食堂5家;建成配套商业约40万平方米,建成公园绿地70处、增加绿化100万平方米,以共建共享和“看得见”成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展望新时代,高新区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围绕打造“东南硅谷、山水智城”,建设成为国家东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东南智造中心、“宜学、宜研、宜业、宜居、宜游”的高品质新城,为福州提速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福州高新区:科教产城一体 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蓬勃发展的福州高新区。记者 石美祥 摄

荣誉墙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

园区2个基地2022年获评“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洪见文 詹彬彬 汪炜娜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