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从候官到侯官 依旧读作“候官”

2022-10-12 09:42:44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陈木易
从候官到侯官 依旧读作“候官”

侯官古街。

在闽侯县上街镇的闽江之畔,有一处古村——侯官村。不论是留存完好的古代文化遗产,还是曾见证江畔渡口的繁华与没落的古码头,作为侯官县的旧县治所在地,这里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享有千年古村的美誉。

如今,随着文旅行业的发展,以及作为“两江四岸”科技创新段和文化展示段重要节点,侯官村重新焕发活力,成为闽江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近日,记者走进侯官村,探寻侯官村的灿烂历史和文化。

从候官到侯官 依旧读作“候官”

侯官村城隍庙。

因水而兴

曾为水陆交通枢纽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闽侯县从汉代建置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县治亦随着区域的拆分、合并不断变迁。在明代王应山所著的《闽都记》里,详细记载了侯官村作为唐代侯官县治的兴衰史。

唐武德六年(623年),唐朝政府从闽县析置侯官县,设立治所在今上街镇侯官村。那时候,福州地区水路交通发达,侯官村通临江滨,是福州西部水陆交通枢纽和集市贸易中心。唐朝政府在此设官立衙、建城隍庙、兴修码头、发展贸易。一时间,侯官县文教日盛、商贩云集,热闹非凡。侯官县治地处闽江下游,是闽江、螺江、乌龙江三江交汇处,这里因水而兴,也终因水而败。

唐贞元五年(789年),因水患严重,侯官县治为洪水淹没,时任福建观察使的郑叔则奏请朝廷,于贞元八年(792年)将县治迁入福州道山路,初名“候官坊”,故址改称为“侯官市”。

前后算来,唐代在侯官村设县治长达160余年。侯官市虽然失去了县治的地位,却因交通的优势,仍然是福州地区有名的商贸重镇。历代在侯官市都设有驿站和航运稽查管理等机构,至今码头还设有“上街镇船舶管理站”“闽侯县侯官运输站”。

到了明清时期,侯官市被辟为水埠码头,上游通南平至闽北各地,下游至马江入海,周边十里八乡百姓出行要到侯官码头乘坐渡船;福州西行的轮船要在此靠泊运载旅客、装卸货物。古诗“潮回画歌楫三百只,香满红楼千万家”,正是对侯官繁华场景的赞叹。时至今日,侯官市、上市、中市、下市等古地名仍在使用,在城隍庙旁、乌龙江边,依稀可见古街市模样。侯官市也一直是福州内陆通往世界各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候官到侯官 依旧读作“候官”

侯官村里的古厝。

地名更改

“候官”变为“侯官”

翻阅历代方志、史籍,记述“侯官”时均用“候”。在闽侯县博物馆馆藏的明万历年间的墓葬买地券中,也有“候官”的表述。“候官”建置地名究竟又为何改为“侯官”?

记者从《闽都记》中,找到如下记述:“官贤坊,在候官县街口。旧名候官里,人以候阙日久,更今名。”依据此说,宋明之后,闽地科举日盛,获得仕宦资格的士子渐多,他们忌讳“候官日久”之说不吉,故改旧名候官里为官贤里。据说在明代的民俗中,荆溪镇的关源里有制作“急使粿”的说法,寓意“紧急得到差使”。之后,在各类文字叙述和记载中,对候官地名进行了大范围的整理和改动,最终实现了从“候官”到“侯官”的转换,但是读音却不因文字的更改而变动,依旧读作“候”。

对此,后人还将这段故事,总结为一句话,即“七代不变半毫音,千年只少一笔画”。

从候官到侯官 依旧读作“候官”

侯官村曾是福州西部水陆交通枢纽和集市贸易中心。

整合资源

紧跟文旅行业发展

沿着宽敞洁净的侯官北路,向侯官村委会走去,沿线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美丽墙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显眼。

串联上市、中市、下市片区景区关键节点,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江岸夜色经济区,创建“夜泊侯官”品牌……侯官这座千年古村,正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持续挖掘各类文旅资源,逐步成为闽江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两江四岸’科技创新段和文化展示段重要节点,侯官将以党建引领,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紧跟文旅行业发展潮流,同步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带动当地民宿、旅游业等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侯官村党委书记王国志说。(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林若野/文 记者 林双伟/摄

从候官到侯官 依旧读作“候官”
从候官到侯官 依旧读作“候官”
从候官到侯官 依旧读作“候官”
从候官到侯官 依旧读作“候官”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