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抵达马尾 3日市民将一睹“巨星”风采
相关新闻:
明天到马尾看“蛟龙”
“蛟龙”号抵达我市,明日同市民见面
福州新闻网7月2日讯 昨日,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及其母船“向阳红09”号船昨晚抵达马尾港,并将于3日在我市举办开放日活动。届时,我市将组织部分科研人员、学校师生、市民代表,登上“向阳红09”号船,近距离欣赏“蛟龙”号风采,观看“蛟龙”号在深海中拍摄的珍贵影像,与“向阳红09”号船船员以及“蛟龙”号技术保障员进行交流互动。
据了解,此次开放日活动由国家海洋局、福州市政府和中国大洋协会主办,旨在向福州市民普及深海知识,提高市民海洋意识。“蛟龙”号试验性应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专家、科考队员也将参加活动。
中国科技部于2002年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经过全国近百家科研院所7年时间的艰难攻关,我国突破了国外对有关技术的重重封锁,完成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陆岸联调和水池试验,同时完成了“向阳红09”号试验母船的改装,选拔并培养了2名潜航员。
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依次完成了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海试,并创造了世界同类载人潜水器7062米的最大下潜深度。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极限深潜技术的国家。
据了解,“蛟龙”号具有标志性的四大技术特点:创造了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意味着其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使用;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为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提供可靠保障;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探测海底的小目标;配备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能够在特殊条件下完成复杂任务。
去年,“蛟龙”号在中国南海、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区,开展了22次下潜,取得了大量丰富的生物、岩石和沉积物样品,获取了大量的高清视像资料、精细地形地貌数据。
“向阳红09”号船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45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隶属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是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史上海洋调查船第一次序列化——“向阳红”序列的其中一艘。
(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郭立锋 通讯员 林莹 林烨)
相关新闻:
延伸阅读:
- “蛟龙”号厦门休假 国资委首玩直播带网友探秘(2016-06-02 08:53:08)
- 蛟龙号圆满完成第一航段科考任务抵达厦门(2016-05-30 08:09:46)
- “蛟龙”号结束雅浦海沟科学应用下潜(2016-05-23 08:41:21)
- “蛟龙”号结束雅浦海沟科学应用下潜(2016-05-23 08:09:35)
- “蛟龙”号在雅浦海沟深渊区大深度下潜(2016-05-21 09:24:14)
- “蛟龙”号结束维嘉海山区下潜作业(2016-05-10 08:26:57)
- 蛟龙号装备科普基地落户福州 规划建设6大功能区(2015-09-18 07:11:27)
- “蛟龙号”装备·科普基地揭授牌仪式在福州举行(2015-09-17 19:31:48)
- “蛟龙”号大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拟落户福清(2014-08-17 08:59:47)
- 蛟龙号本航次任务多看点多 小机器人龙珠首下海(2014-07-05 07:28:1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