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画出新福建的最大同心圆
今年暑假,潘维廉“重走中国行”,走过26个城市,体验中国的巨变。(采访对象供图)
“老内”潘维廉:不辞长做厦门人
东南网11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回到家了!”10月21日晚,刚从北京飞抵厦门的潘维廉一上出租车,就对司机发出感叹。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偶尔蹦出几句闽南语,虽然有着一双蓝绿色的眼睛,但在厦门生活了31年的潘维廉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厦门人。
“我是个遥远来的、永久住的、深刻爱的厦门人。”在潘维廉创作弹唱的歌曲《美丽厦门》中,满满都是他对这座城市的深情表白。
长期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的潘维廉,是我省第一位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的外籍人。每当有人说厦门是潘维廉的第二故乡,他总会纠正:“厦门才是我的第一故乡。”“我在美国住得最久的城市是加州,才7年。”潘维廉说。
从“老外”到风趣自称“老内”,回首已是半生中国缘。
时光倒回到1988年,带着对中国大陆的好奇和向往,为了圆“学中文”的梦,潘维廉果断卖掉一手创立的金融公司,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来到厦门。“当时只有厦门大学允许外国人带着家人来学中文,还给我提供宿舍。”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学习中文的短暂停留,厦大恰好需要能负责管理学课程的外教,已经爱上厦门的潘维廉便抓住了“留厦”的机会。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在厦门30多年。”作为厦门、福建,乃至整个中国巨大变化的见证者之一,潘维廉在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多年来,潘维廉陆续给远在美国的家人、朋友写信,讲述他们一家在厦门遇到的人、经历的事。
潘维廉还记得,起初,厦门的条件艰苦得多,住在厦大的宿舍里,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他在厦门家中前后耗时3年才装上第一部固定电话,此前他在美国的家中已有4部电话;刚到厦门那会儿,厦门岛只有中山路一带比较繁华,如今厦门高楼大厦林立,岛内外汇集了全国、全世界的人。
潘维廉也记得,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厦门人对他一家的帮助。当时,在厦大食堂吃饭需要使用粮票,当潘维廉一家拿着现金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少本身并不充裕的老师将自己的粮票匀给了他们。
潘维廉更乐于分享厦门乃至中国发生的变化。2002年,厦门参加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国际花园城市评比。潘维廉受委托,作为厦门代表团主陈述人,将厦门介绍给全世界。最终,厦门捧回了金奖。
2018年底,潘维廉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出版发行,中国的变化,在他一封封寄往大洋彼岸的信件中变得生动起来。
今年新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收到这本书后回信,对潘维廉说:“这些年你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这种‘不见外’我很赞赏。”
创作了《魅力厦门》《魅力厦大》《魅力鼓浪屿》《魅力泉州》等十多本介绍福建各地风土人情的书籍,并翻译成英文向世界推荐;参与400多集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电视节目,协助《国家地理》拍摄郑成功专题;承担大量鼓浪屿申遗文本的翻译工作,助推鼓浪屿成功申遗……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热情,潘维廉把福建故事、中国故事说给世界听,从未停止。
“走遍各地,我还是觉得最美是福建!”63岁的潘维廉说,退休后自己要留在厦门,因为“哇系诶萌郎(闽南语:我是厦门人),我爱厦门”。
相关新闻
- 2019,这样的福建有点“帅”(2020-01-02 10:22:05)
- H5 | 今天,一起来看看这份超燃的福建答卷!(2019-11-02 11:48:22)
- 牢记嘱托践于行 不负使命谱新篇(2019-11-02 00:29:34)
- H5 | 沿着总书记足迹 看新福建发展(2019-11-01 08:56:16)
- 一起夸夸福建这五年的变化!(2019-10-29 18:03:14)
- “动”数据告诉你,福建人的1800多天去了哪儿(2019-10-28 23:52:17)
- 福建:六区叠加,发展迈向高质量(2019-10-28 23:12:18)
- 我登上了卫星,我看到了这五年的福建(2019-10-25 11:47:45)
- 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揭晓(2019-10-14 17:53:55)
- 我省实施“讴歌新时代 记录新福建”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2019-10-13 21:29:42)
- “标准化+”引领福建走向高素质高颜值(2019-10-13 10:29:59)
- 手绘版!福建人的独家记忆!(2019-10-05 15: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