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焕发红色新动能 建设绿色新龙岩

2019-09-19 09:47:40  来源:福建日报

焕发红色新动能 建设绿色新龙岩

龙门高速公路枢纽 福建日报通讯员 郑献兴 摄

  四大巨变

  彰显红土地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龙岩这片红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望闽西70年的发展变化,许维泽深有感触。闽西之变,集中蕴含在四个对比之中。

  一是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使龙岩告别一穷二白走向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龙岩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靠天吃饭的农业占据主导地位。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龙岩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三产强市”的发展战略,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73.7∶8.6∶17.7优化为2018年的10.2∶47.9∶41.9。

  与此同时,当地进一步优化提升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全力推进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特色现代农业等六大现代产业发展。到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5家,上市公司7家,高新技术企业195家,并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入选新一轮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产业升级推动了经济综合实力增强,2018年龙岩市国内生产总值2393.3亿元,财政总收入296.8亿元,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300多倍、3000多倍。

  二是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使龙岩跳出封闭山区走向全面开放。群山环绕是龙岩的典型自然风貌,重重山峦一度是老区人民走向开放的道道屏障。要致富先修路,龙岩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先行,从1957年鹰厦铁路贯通漳平,到新世纪以来掀起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热潮,先后建成通车里程673公里的7条高速公路、营业里程744公里的7条干线铁路(包括3条高铁)和1个冠豸山机场,使得曾经被大山固封的龙岩一举成为闽粤赣边连接沿海拓展腹地的重要枢纽节点。

  便利的交通在极大方便老区人民出行的同时,促进了龙岩开放步伐的持续加快。一大批海内外客商来龙岩投资兴业,龙岩连续8年被海关总署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一大批台胞台企在这里安家落户,建成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连续3年在参评的全国28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中排名第一。

  三是大力推进城乡建设,使龙岩改变落后面貌走向全面繁荣。“破房漏屋稻草房,坑洼泥路羊肠道”是解放初期龙岩城乡的真实写照。当时的龙岩,城镇化水平仅为6.7%,城乡之间处于严重的分割状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龙岩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到2018年,龙岩城市建成面积14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7%;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近62平方公里,路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8公里多,城市绿化覆盖率44%;县域城区不断做优,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不断增多,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四是大力改善民生福祉,使龙岩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全面小康。新中国成立初期,“老、少、边、穷”是龙岩的代名词,人民生活十分贫困。70年来,龙岩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2018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百元,分别增加到35759元、17154元。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保障有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