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一二六
男高音歌唱家林希:“咽音练声法”福建传人,芬芳桃李满天下
林希演出剧照。
特别的音乐之路,从体育跑道切换而来
说起林希的音乐之路,着实有些特别。他的父亲是福州高级中学的体育老师,耳濡目染之下,幼年的林希更钟情于体育运动,尤其是排球、羽毛球、田径等体育项目,甚至吸引了省体工队人员前来观察,要招收培养。但是,一路走来的父亲深知体育训练的艰辛,打心眼里不希望儿子重走自己的老路,也就没去成。
在麦顶小学读书期间,林希就发现自己有一副好嗓子,彼时社会上流行的《沙家浜》《红灯记》等京剧样板戏,他稍微听过几遍,就能唱得有模有样,屡被音乐老师表扬。“兴许这孩子今后是一块唱歌的料哩。”林希的父母曾经这么猜想。
林希的中学时期是在福州十六中度过的,在这所排球特色校里,身高并不占优、但弹跳能力出众的他入选了校排球队,并担纲主力队员。“初中两年,我每天都坚持训练,负重下蹲、起跳、跑步,最高能原地跃起将近1米,触摸到篮筐,连教练都佩服不已。”林希笑着说,后来考入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他也担任校排球队的主力二传手,成了队内的绝对灵魂,在省里都小有名气。
话说回来,多年以来的吃苦训练,也为林希走上音乐道路奠定扎实的身体基础。要知道,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免枯燥乏味的练声、形体等训练,都需要充沛的体力和健硕的体格作支撑。
好在迷恋体育的那些日子里,林希也未放弃对音乐的爱好。由于他天生乐感好,被学校组织的宣传队所吸收,有机会跟着音乐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歌唱、拉小提琴等乐器。直到1976年,林希高中毕业,经人介绍认识了福州当时颇有影响的男中音叶祖德老师,这位启蒙老师真正打开了林希通往音乐殿堂的康庄大道。
1977年,在叶祖德老师的悉心栽培下,林希从校办工厂顺利考入福建省艺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至该校在三明的歌剧班任教。寒暑假期间,他远赴上海音乐学院,跟着科班专业老师练习发声,继续学习和琢磨歌唱的奥秘,并给自己挑选了一条最困难的“美声”道路。“要唱美声,得有思想准备,所谓三年打底,五年沉淀,十年出成绩。”林希说,之所以选择“美声”,也是被那豪迈大气、波澜壮阔的演唱方式所陶醉。
1980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林希(左一)参与演出。
林希回忆,他第一次在全国亮相,是在1980年的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会上,56个民族齐聚人民大会堂争奇斗艳。当时,福建省代表队在省艺术学校挑选演员时,著名畲族男中音歌唱家钟振发一眼就相中了林希,不仅让他在畲族民歌《考女婿》中献唱,还让他在高山族的舞蹈里客串了一把。正是这次演出,让林希坚定了他在音乐道路的发展信心,也更加沉下心来钻研唱功。
1982年,不甘人后的林希再次参加高考,如愿进入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在充满浪漫气息的老仓山接受系统的音乐艺术教育。与一般学生不同的是,此时的林希已有较为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愈发出类拔萃,不光是学校舞台上的常客,也在社会上频频露脸。自然而然地,1986年,凭着优异的成绩,林希毕业留校任教,从此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结下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