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大数据,为福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18-03-01 22:20:09  来源:新华网

  大数据,让农业更现代更安全了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才能振兴。为农业插上互联网“翅膀”,也就实现了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在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一颗名为“傅小西”的西红柿已经结出了“互联网+”智慧农业的“果实”。

大数据,为福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南平市光泽县丰圣智能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内,智慧农业让大量劳动力从中解放出来,西红柿依靠智能滴灌实现了丰产增收。 新华网发(民建中央课题调研组供图)

  鼠标轻轻一点,一组由实时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组成的气候参数就传到了电脑终端——今天,棚里的西红柿要“吃”多少营养液,全由这组数据说了算。

  29岁的黄月琴是这个智能蔬菜基地的生产种植部主管。每天,她除了到种植区检查棚内西红柿的植株、果实是否健康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回到电脑操控室里,接收和处理系统传来的气候参数。在这些参数的“呵护”下,棚内的西红柿奇妙地实现了四季不断产,且年产量比普通地栽高出了8-10倍。

  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写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这是福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生动案例。

  眼下,一些农业开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互联网不仅连接起田间与餐桌,更在向科学种养、生产流通等其他环节延伸,有效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山野辽阔,泉清坡缓,当地农民马茂泽在农村创意发展规划师的指导下,探索人工科学散养野香猪。他给场地和每只野猪安上信息追踪微芯片,使身在百千里之外城市的“爱乡吃货团”成员随时可以通过手机观察到自己“包养”的野香猪在山谷里玩耍、奔跑、打闹、吃睡、“恋爱”等情景。

  如今,“触网”的农民足不出户,也能清楚自己种养出来的农产品,最终端上了谁家的餐桌。

  福安市是我国南方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赛岐镇象环村、苏阳村和湾坞镇庐山村等100多个村庄共种植巨峰葡萄7万多亩,其中设施农业种植葡萄5.5万亩,年产值超过7亿元。这其中,有30%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且网络销售单价高出当地消费均价的30%左右,年销售总额超过3亿元,惠及7.5万户农民。福安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县,被列为福建首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农业局局长叶细玉介绍说:“这主要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电商和快捷的冷链物流,以及‘一品一码’的全面推广。”

  目前福安市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个人逾2000家,依托大电商网络,积极推广应用“一品一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目前,全市共有259家农业企业进入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751家农业经营主体完成备案,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有力保障了福安农副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福建从 2001年就开始治理餐桌污染,于2011年启动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2017年9月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全省76个涉农县全部接入追溯平台,3700多家生产主体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即时上传、远程可溯。全省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正在逐步铺开,成为绿色食品生产的“守护神”。

  更大的一张网,也在精心编织中。2017年,福建优先选择茶叶、蔬果、食用菌、畜禽等特色产业,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推动全省农业生产智能化;2018年,福建还将实施“农业云131”信息工程,即构建一个福建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心,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三个服务系统,建立一个服务全省“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