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打赢脱贫战 共同奔小康

——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新福建述评之五

2017-10-04 09:29:10  来源:福建日报

  增内力,弱鸟能先飞

  毛家坪村位于福安市范坑乡北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为缺水,粮食产量低,村民生活贫困,大多吃地瓜米,靠政府救济。习总书记主政闽东时曾三上毛家坪村,亲自拨款修水库,解了村民用水难,同时也让500多亩耕地从“望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村民把这座水库称为“思源水库”。

  靠着水库,毛家坪群众解决了温饱,但要致富,路在何方?

  经请教宁德市农科所专家,村两委决定,围绕水库水资源和毛家坪6000多亩林地,发展精品农业。在党员带领下,毛家坪不断引进种养新品种。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毛有六养了30只鹅,他说:“我的鹅每公斤能多卖20元,现在我不是贫困户了。”

  如今,在毛家坪村,闽东黄羊、土鹅、乌牛早茶等特色农产品比比皆是,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种养绝活。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1.35万元,今年预计可达1.5万元左右,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在今年全部脱贫。

  5年来,我省许多地方像毛家坪村一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生活巨变。

  经20多年的扶贫开发,我省剩余的贫困人口分布比较散,而且多处于比较偏远的山区老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条件差。让这部分人脱贫致富,要“外部输血”,更要“内生造血”,提高他们自我发展能力,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屏南县棠口乡贵溪村贫困户郑贵生,看到村里和本地一家兰花基地合作种兰花,企业提供技术和销路,政府提供贴息贷款,参与的村民收益都不错,也很想加进去。但一想到父母和妻子都得了重病,全家一年只有种地收入1万元,没本钱,贷了款又怕还不上,每每念头刚上来又压了下去。

  政府的帮助来了。经协商,他先到兰花基地打工,每月有工资;县里给办理的5万元贷款入股基地,基地向他支付每年24%的分红,加上县里2500元的贷款贴息,他每年就可获得1万多元。他高兴地说:“这下,医疗费负担就可减轻了。”

  合作社担保贷款,贫困户入股企业,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这套在屏南县创新出来的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模式实现了全县全覆盖,也在全省推广。

  脱贫要找准一条好路子,金融扶贫是源头活水。为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我省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从最初的贫困户贷款贴息,发展到小额信贷风险担保贷款,省市县三级投入财政资金7.25亿元,在贫困人口千户以上的6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风险担保金,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无抵押的贴息贷款。从去年5月至今年8月底,全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已累计为47696户贫困户担保贷款20.95亿元,累计发放贴息资金1529.1万元。

  今年,我省又设立2亿元财政专项产业扶贫发展资金,专门针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生产性补助。“每人平均440元,只要实施生产性项目,并由挂钩帮扶干部及村两委审核确认,经公示无异议后,即可获得。”省农业厅扶贫开发处处长陆涛说。

  在贫困地区,一方面,资源禀赋差;另一方面,贫困群众的集体林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自有资产却在“沉睡”。如何让“沉睡的资产”醒来?

  三明积极探索扶贫资金量化折股增收机制,探索资产盘活和入股分红增收机制,引导贫困户将耕地、林地等流转到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目前已流转林地面积640万亩、土地面积78万亩,有30%的贫困户从中受益。

  建宁县黄埠乡通过创新水电资源收益扶贫机制,让贫困生上学有资助,贫困村集体每年能拿固定收入。去年底,黄埠乡的桃路际水电站打算技改。经测算,电站改造完成后,年增效益43.3万元。乡里决定把中央用于7个贫困村、空壳村的扶贫基金150万元以入股形式,投入电站技改扩容项目。乡政府每年把电站新增收益的30%分红给这7个村,其中的40%为村集体收入,60%给贫困户。乡政府每年还从电站纯收益中提取10万元,设立教育扶贫基金,优先资助乡里100名贫困家庭学生。

  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村采取“农户住房+光伏发电”的方式,让“屋顶成宝地,阳光能卖钱”。15户贫困户在自家住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板,建设农户光伏发电项目。每户年发电量在8000千瓦时以上,可稳定运行20余年,一年增加收入8000元。

  一人患病,全家贫困。在我省当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40%是因病致贫返贫。为搬开这只攻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今年起,我省在落实好原有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医疗救助等政策基础上,采取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办法,对贫困户再织两道“保险带”:第一道,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在原定报销比例上再叠加相应的报销比例;第二道,对儿童白血病等13种重大疾病,在叠加第一道补助后,对个人负担部分再予以90%的补助。

  一户一户地帮,一村一村地扶,一乡一乡地攻。羽翼渐丰,志气渐足,弱鸟能先飞,弱鸟正高飞。

打赢脱贫战 共同奔小康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陈玲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