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呈现历史文明 看传统文化“苏式”表达
苏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2000多年以来,一直以精、细、雅、洁著称。它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博采中国画理等艺术的众长,跳脱出旖旎绰约,创新呈现出大气雄浑的时代气韵。
针线耕织数千年前的灿烂图景,就像与浩瀚的华夏文明史重逢。2006年,邹英姿在国家博物馆邂逅了镌刻着灿烂中华文明密码的青铜重器——后母戊大方鼎。
流转凝眸的一瞬,邹英姿决定用最轻柔的苏绣,一比一再现这个世界上最厚重的青铜礼器。苏绣最擅长用丝线的光泽感去呈现绣品的立体与真实,然而面对锈迹斑驳的后母戊鼎,这种明亮的光泽感却成了刺绣中最大的障碍。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后母戊鼎斑驳的表面和神秘的纹饰,邹英姿创造性地设计应用了全新针法“滴滴绣”。在点状或短线状针脚之间,用相隔、相叠、相接、相交四种形式,以疏密变化方式进行排列布置。短针脚如细水珠般点点滴滴,正好能降低丝线本身对光的敏感度,呈现点状离散的光影变化、内敛古朴的厚重气韵。“滴滴绣”由此成为第一件获得国家刺绣技术专利的刺绣技法。
以针代笔,以线为墨。这部作品为了复刻青铜器颜色的真实感,仅绿色的丝线就用了四十多种,呈现颜色的自然过渡。
将一根丝线劈成几百份,在一个针眼里,把各种颜色的劈线镶在一起,在针脚、颜色之外,用几微米粗的丝线线条活灵活现地表现鼎器的磅礴气象和不言自威。凹与凸、直与曲、力与美、刚与柔在这一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从“工”到“艺” 探索苏绣新的时代表达
历时三年,这部名为《问鼎》的作品问世,呈现出惊艳世界的东方美学。邹英姿为流淌古意的传世国宝注入生命,让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活”了起来。将运河绣进节气里,让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有了“苏式”表达。以邹英姿为代表的苏绣人,用一针一线讲述着新时代关于苏绣的中国故事。
素描、水墨、拓片、壁画、石刻、青铜器甚至是彩塑作品都成为邹英姿苏绣表达的新元素,在天地间呈现精彩万千的新时代气象。
苏绣非遗传承人邹英姿表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断过层,是无比精彩的,她想讲述好中国的刺绣故事。
如今,两万多人的苏绣小镇镇湖,仍活跃着“四百绣庄,八千绣娘”,还有5000多人从事刺绣相关行业。从“仿真绣”到“乱针绣”“滴滴绣”,苏绣在理念和技法实现了从“工”到“艺”的突破。而苏绣全面数字化,是邹英姿正在探索的方向。
- 长乐梅花镇绣娘刘琴琴入选市级非遗传承人拟推荐名单(2023-10-08 08:12:29)
- 镜观中国丨双面“绣”姑苏(2023-07-07 12:03:22)
- 连江侨中学生将学非遗刺绣(2023-04-13 08:27:17)
- 苏州:用苏绣的针脚绣出城市品质(2020-06-17 16:03:00)
- 别人的学校!华东交大中文系开刺绣课(2020-06-08 11:24:34)
- 福州这名女子,为他人作嫁衣50年!(2020-04-26 17:50:02)
- 刘琴琴:千针万线绣出爱(2020-04-25 08:42:58)
- 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举行(2019-08-03 10:16:46)
- 苏绣传人姚惠芬:妙手神针绣慧心(2019-06-20 08:15:21)
- 金苍绣:谁来读懂指尖上的美丽(2019-06-05 11:55:1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