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补破、贴书签……这位古籍修复师“妙手补千年”
古籍文献是人类文化遗产,是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见证。古籍修复,如同打捞起一叶又一叶沉舟,让历史的痕迹重现,让文脉赓续传承。来自井冈山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罗红,十几年如一日,让古籍在指尖重生。
几乎每天,罗红都会待在图书馆里的古籍修复室工作。
正在修复的这部清同治八年的刻本《元史》,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版私人雕版印刷的二十四史之一,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全书虫蛀、水渍和缺损严重。
罗红用镊子将粘连的古籍破损“皮肉”揭起,喷水湿润纸张,涂上特制的糨糊,再贴上染好色的补纸,保证补纸与原书叶的接边不超过2毫米。修复这本书,她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井冈山大学古籍修复师 罗红:当一本很破碎的古籍修复完成以后,我的内心是欢欣愉悦的,感觉又一本古籍在我的手上重获新生。
罗红今年54岁,在井冈山大学已做了23年的图书管理员。2010年,在一次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上,罗红第一次接触并喜欢上了这门“妙手补千年”的古籍修复技艺。配纸、清洁书页、补破、穿线、贴书签,修复一部古籍,需要经历20多道工序。
14年来,有着近200年历史的清刻本《朱子原订近思录》以及清刻本《重订外科正宗》等45册残缺破败的古籍,陆续通过她的双手获得“重生”。
井冈山大学古籍修复师 罗红:每天和这些古籍打交道,看见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破损越来越厉害,心里会非常着急,也感觉到时间非常紧迫。
为了避免对古籍的二次伤害,罗红经常去野外采集板栗壳等有机原料自制染色剂,对补纸进行染色,她还自己买来面粉,经过10-15天的发酵、晾晒,提取小麦淀粉熬制糨糊用来修复古籍。
井冈山大学古籍修复师 罗红:如果用化学糨糊,它粘住了就拆不下来了,对古籍也是一种破坏。
在井冈山大学,古籍藏量有1800多种、2万多册,有待于修复的古籍还有将近8000册。在罗红看来,古籍修复时间紧迫。去年11月,井冈山大学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成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同时,她还在学校支持下,建立了馆藏古籍数据库。
井冈山大学图书馆馆长 王喜和:现在我们已经做了将近1000册古籍的数字化。接下来,准备继续在馆藏古籍当中,挑选那些特别珍贵,特别有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籍,开展数字化工作。
- 文脉华章 | 解谜九百年前的“青绿山水”(2024-06-02 22:49:47)
- 福州市政工程中心领导接听12345热线 市区5个路口近期新建遮阳棚(2024-05-31 07:27:13)
- 永泰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再获省级殊荣(2024-05-17 11:57:30)
- 福州完善信用修复机制 助力企业增信发展(2024-05-17 09:54:00)
- 永泰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获评全省先进(2024-05-17 07:59:06)
- 福州、井冈山两地旅游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4-05-16 18:57:05)
- 福清一都镇东关寨蝶变记:昔日抵御外敌 今朝开门迎客(2024-04-24 08:13:00)
- 闽清建立碳汇赔偿机制 开辟生态修复新路径(2024-04-16 08:33:58)
- 罗宁古官道部分路段基本修复完成 千年古道露新容(2024-04-12 10:03:34)
- 罗宁古官道这个路段扮靓焕新,相约走起!(2024-04-11 14:53:0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