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发袁超洪署名文章:生态保护重在立良法促善治
11月2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署名文章《生态保护重在立良法促善治》,现予以全文转载。
生态保护重在立良法促善治
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
群山连绵,苍翠如画。
▲武夷山国家公园(黄海 摄)
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4年位居全国首位。南平是福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南平工作,我们时常思考,如何更可持续地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在武夷山九曲溪畔,两处摩崖石刻给我们深刻印象。一处是位于九曲溪四曲北金谷岩麓的“禁渔令”,刻文写着“武夷九曲溪,自唐宋元明历遵衙贴永禁捕鱼”。另一处是位于武夷山白云洞的“勒石示众”摩崖石刻,重申全山禁伐木,凡盗伐白云岩林木者,除交纳罚金外还要将名字勒石示众。借古鉴今,我们更加意识到,“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对南平而言,更要以系统化生态立法为抓手,立良法、促善治,以法律“红线”守护生态“绿线”,以法治之力“呵护”生态之美。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秀美风光(陈美中 摄)
我们着力立良法。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框架下,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方立法的重点领域。以水为例,水既滋养了闽江沿岸的人民,也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我们出台《南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制定河岸生态地保护规定……这些法规填补了政策空白,一套护山、护水、护绿、护大气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初步构建。
▲顺昌生态巡查拍照取证。(吴仁明 摄)
我们着力促善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南平的一张名片。武夷山国家公园过去存在多头管理难题,国家公园内的生态案件谁来负责?我们设立生态巡回法庭,成立生态仲裁院、国家公园人民法庭。环境问题联排、矛盾纠纷联调、巡回审判联开、司法保护联动的司法协作新格局正在形成。在此基础上,我们自加压力,划定总长251公里的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以“外圈”保护“内圈”,在环带区域率先探索生态联合执法、“林长+河湖长+公检法三长”协作机制。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到,现在生态执法标准更高、力度更大、效率更快,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更到位了。
▲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队员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护工作。
▲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队员利用巡检系统后台查看、布设巡护队员的巡查点位。
以法治护航生态,根本还是要提升公众的法治意识。南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公园范围内还有原住民3000多人,他们对生存发展的需求较迫切,生态保护意识特别是法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注重将以法教人与以文化人相结合,充分发挥闽北的朱子文化、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作用,在国家公园人口集中的镇村,创新推出“朱子爷爷普法小课堂”“吃茶话事”等新载体、新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保护生态的实践养成。如今,九曲溪一叶竹筏上,燕子窠生态茶园里,美丽乡村的凉亭别院下,自发形成了一支支由当地人组成的生态普法宣讲队。
▲武夷山九曲溪上的巾帼红宣讲队。
▲武夷山检察院《朱子爷爷普法小课堂》普法动漫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南平,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大美南平的生态画卷越绘越精细。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建设,以良法善治守护好闽江上游生态屏障,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
▲万木林位于建瓯市房道境内,占地面积1600亩,始建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保护繁衍历史,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享有“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美誉。万木林是人类营造保护森林和森林自然演替相结合的范例,也是罕见的人工起源的古森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华民族优秀生态文化的典范。(黄海 摄)
▲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丹霞景观(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 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的生命力 第二届考亭论坛在潭举办(2023-11-14 07:42:55)
- 袁超洪赴建阳区调研(2023-11-07 07:12:30)
- 南平市委常委会主题教育第二次读书班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举行(2023-11-03 07:07:22)
- 南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2023-10-26 07:07:58)
- 南平: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2023-10-12 07:04:02)
- 南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2023-10-09 07:05:04)
- 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2023-10-08 07:12:50)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南平举行升国旗仪式(2023-10-01 20:00:11)
- 袁超洪赴建阳、武夷山检查国庆节日安全和旅游服务保障工作(2023-10-01 07:19:03)
- 烈士纪念日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潭举行 袁超洪林建出席(2023-09-30 15:09:10)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