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的生命力 第二届考亭论坛在潭举办
第二届考亭论坛开幕式
13日,以“融通朱子文化,夯实文明根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主题的第二届考亭论坛在潭举办。本届论坛由省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朱子学会、中华朱子学会协办,南平市委、市政府承办,旨在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打响世界朱子文化品牌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为推动朱子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再谱新篇。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陈来,厦门大学原校长、朱子学会会长朱崇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德金,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马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志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杰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谢茂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原所长李景源,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传芳,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廷善,中国朱子学会顾问朱清,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照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以及省直部门、其他设区市有关领导参加活动。市委书记袁超洪致辞,市政协主席林斌主持开幕式。
张彦指出,朱子文化在中华思想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学习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加强朱子文化学术研究、阐发运用和宣传推介,深化朱子文化遗址遗迹保护,着力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气象更新、中华文明活力迸发贡献出福建的智慧和力量。
朱崇实在致辞中说,朱子的学说,“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朱子晚年在建阳考亭著书立说、授学传道,考亭书院对朱子思想的最终成熟具有关键作用。朱子文化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子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归属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之一。本次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两个结合”开展研究、探讨,期待大家广泛凝聚思想共识,进一步推动朱子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马援在致辞中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如今,通过“第二个结合”,朱子的哲思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的意义空间,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气贯通。自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福建省在朱子学研究和推广上进行了多方面合作,希望在对朱子思想的研究、阐发、创新中,双方进一步贯通古今、激发活力,助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袁超洪在致辞中表示,两年多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省委部署,持续深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扎实推进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立南平市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有效保护和恢复全市朱子文化遗存,朱子文化正在闽北大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希望通过举办此次论坛,在更高站位、更高层次、更高品位上推进朱子文化传承发展,打造国内顶流的朱子学研究交流学术高地,让优秀传统文化“用起来、新起来、活起来”。
开幕式上,举行了国际儒学联合会朱子研修基地授牌仪式、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与南平市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作视频演讲,朱杰人、张志强、李景源、谢茂松、郑传芳分别作主旨演讲。当天,还围绕建设社科强省,举行了福建省朱子学术方法与闽派社会科学构建专家座谈会。
- 袁超洪赴建阳区调研(2023-11-07 07:12:30)
- 南平市委常委会主题教育第二次读书班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举行(2023-11-03 07:07:22)
- 南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2023-10-26 07:07:58)
- 南平: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2023-10-12 07:04:02)
- 南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2023-10-09 07:05:04)
- 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2023-10-08 07:12:50)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南平举行升国旗仪式(2023-10-01 20:00:11)
- 袁超洪赴建阳、武夷山检查国庆节日安全和旅游服务保障工作(2023-10-01 07:19:03)
- 烈士纪念日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潭举行 袁超洪林建出席(2023-09-30 15:09:10)
- 袁超洪赴政和县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2023-09-25 07:06:2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