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行”走进重庆红岩村,重温红色记忆,感悟红岩精神
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的红岩村,因抗战时期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曾在此结庐领导抗战,而成为中国革命的一处标志性象征。2023年11月5日下午,记者随“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川渝段探访团来到这里,追寻伟人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外景 王筝 摄
看到当年在武汉购买的《新华日报》印刷机
从红岩广场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董必武亲笔题写馆名的红岩革命纪念馆,纪念馆红色的大理石墙面仿佛在昭示中国革命史上那一段“火红的年代”。
“红岩,也叫红岩石,本是一种地质现象,因含有大量氧化铁而呈现红色的样子。红岩在重庆广为分布,是重庆的某种地理象征。但红岩为什么这样红呢?这是由于曾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的一大批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它,小说《红岩》用红色的故事也使它变得更加鲜红。”负责给我们讲解的纪念馆工作人员给赵露开门见山这样形象生动地解说道。
据介绍,红岩革命纪念馆早在1958年就建成开放了,我们现在参观的装饰着红色大理石墙面的这个新馆是1999年动工扩建的。除新馆外,红岩革命纪念馆还管辖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中山四路64号重庆谈判暨《双十协定》签字处桂园、民生路240号《新华日报》营业部等多处革命遗址。
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就好像走进了一座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廊,廊道两侧展示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篇篇文字,透着历史气息,带着时代烙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
展厅里,在一台轿车大小的老式机械前,探访团一行驻足围观。原来,这就是当年印刷《新华日报》的那台印刷机。
探访团参观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德国平板印刷机 王筝 摄
“这台装有西门子马达的德国平板印刷机,是1937年在武汉筹备出版《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时,潘梓年从武汉的一家小报印刷厂购得的。正是由于有了这台印刷机,《群众》周刊与《新华日报》才得以于1937年12月11日和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出版发行。武汉保卫战失败后,新华日报社辗转迁渝,这台印刷机也随之撤至重庆,后来为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印刷机又被迁至重庆化龙桥虎头岩下新华日报社的防空洞内。《群众》周刊与《新华日报》一刊一报,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的两大舆论阵地,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新华日报》发行9年1个月又18天、3231期的漫长岁月里,这台印刷机一直承担着《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印刷任务。可以说,它为唤起民众、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并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47年2月,《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查封后,这台印刷机被国民党军警拖至重庆南岸一个监狱仓库里。重庆解放后,军管会在清查国民党物资时发现了这台印刷机。中共重庆市委将其运回,专门印刷市委文件,后又转交给重庆市计划委员会印刷厂,直到1985年7月才最终拨交给红岩革命纪念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在这里展出。”赵露娓娓道来,介绍着这台印刷机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一台印刷机,让我们看到了党利用报刊杂志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探访团成员、湖北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孙旭深有感触地说。
红岩村的红色篇章是从饶国模这里掀开的
从纪念馆出来,探访团随纪念馆工作人员来到饶国模故居。
据介绍,饶国模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的胞妹,上个世纪初期成为重庆著名的女实业家。1930年,饶国模买下重庆郊外红岩嘴的土地,即现在的红岩村一带,开办大有农场。1939年,饶国模将红岩村的部分房屋提供给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使用,使南方局和办事处得以安身立足,在红岩结庐八年,为党在国统区开展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1948年被中共重庆地下党批准为秘密党员。全国解放后,饶国模以党外民主人士的身份活跃在妇女儿童和政协战线上,1960年因脑溢血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
红岩群雕 王筝
“红岩村的红色篇章,可以说是从饶国模这里掀开的。”红岩博物馆研究部副部长叶维维说。1939年春,中共川东特委兼重庆市委书记廖志高到饶国模家给地下党员上党课,廖志高发现这里偏僻、幽静,离城较远,也有利防避空袭。他知道饶国模是我党的同情者,便对饶国模儿子刘圣化说,组织上要把几位党的领导同志隐蔽到饶家来,同时考虑要在红岩为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建造房屋。饶国模闻听后欣然同意了。两三天后,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副处长周怡来红岩嘴察看地情,与饶国模“一拍即合”,最终确定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建在这里,红岩嘴就这样翻开了它崭新的一页,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上的“红岩”。
砖木小楼里毛泽东重书《沁园春·雪》
沿着饶国模这条“红线”,探访团来到了此次探访的重点点位——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
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王筝 摄
这是一幢外观2层、实为3层的深灰色砖木结构楼房,修建于坚固的红岩之上,1米多宽的拱门入口一侧悬挂着“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的繁体字牌匾。其中一楼为中共中央南方局接待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二楼为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以及来华参加抗日战争的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办公、居住场所,秘密建造的三楼为设有秘密电台的机要部门。
当年,为了给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修建这座楼房,饶国模不惜拿出自己的大笔积蓄。楼房建成后,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随即迁来此址办公,周恩来、邓颖超也从曾家岩50号迁来居住和办公,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也住在这里……一栋外表简朴的建筑,成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在国统区的指挥场所。
毛泽东办公室 王筝 摄
记者二楼看到,东头靠北的第一间房就是毛泽东当年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房内布局简洁实用,生活气息很浓。赵露介绍,就是在这样一个简朴的地方,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研究重庆谈判中的许多重大事项,并在此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指挥上党战役,还重书著名的《沁园春·雪》词作送柳亚子先生发表。南面正中的一间,则是周恩来居住和办公的地方,那副著名的挽联“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就是在这里写的。
据赵露介绍,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红岩村,如今已成为全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心中的“革命圣地”之一,仅今年国庆长假前4天,来此参观学习的人数就接近20万,红岩村成了重庆最火的景点之一。
探访团成员、武汉大学长江文明研究院考古专家贺世伟表示,红岩精神的内涵被总结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红岩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与伟大革命精神的历史积淀,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精神基因和动力之源。(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余坦坦)
- 重庆一学校出现校园欺凌?假的(2023-11-19 15:54:00)
-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出现校园欺凌?假的(2023-11-17 16:40:34)
- 重庆秀山火车站要拆了?谣言!(2023-11-16 15:17:35)
- 从革命者到制糖专家 百岁老党员著书回忆峥嵘岁月(2023-11-16 09:45:08)
- 叶剑英元帅夫人吴博逝世,享年106岁(2023-11-14 10:51:50)
- 闽侯年轻干部“重走革命路” 相继到8个省份的红色革命圣地考察学习(2023-11-14 08:17:33)
- 重庆有人倒卖出生证明,每张赚6.6万?警方辟谣(2023-11-10 20:03:10)
- 福建84个行政村获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2023-11-10 15:53:09)
- 罗源县西兰乡磹石村:让红色教育“活”起来(2023-11-10 11:01:44)
- 闽师校友:甘洒热血写春秋(2023-11-07 09:27:39)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