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乌山时评 >> 热点关注

发消费券抵工资,如此违法没人管?

2025-01-06 17:19:04来源:光明网

  “没钱开工资使消费券抵工资,大家来说说这合适不?”据报道,1月4日,吉林长春一名网友发视频吐槽,称自己辛苦工作3个月,结果换来一堆被限定使用的消费券。据发视频的员工介绍,这样的消费券使用是有限定的,“只能去长春市重庆路活力城,不是都可以使用,还分季节。”

  “(消费券)能交水电费吗?能还房贷吗?”网友的诘问,让人共鸣。“3个月开的工资就是这些,这就是我累死累活的结果,不是现金人民币而是消费券”,这一吐槽,更让人感受到受害者的无奈和愤懑。

  工资和消费券是不能画等号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这是劳动法的明确规定。消费券不是货币,发消费券抵工资,显然违反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等其他形式替代货币支付工资。

  面对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涉事企业不可能不知道发消费券抵工资是违法违规的,也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是寒了员工的心。但是,它不仅堂而皇之做了,而且一副你拿我没办法的倨傲模样。

  报道中提到一个细节,涉事企业2024年12月30日印发的一份《员工“消费券”使用细则》显示,本次发放员工“消费券”可用于重庆路活力城Mall消费,本使用细则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调整以即时公告为准。最终解释权归涉事企业所有。明明违法违规,还声称“最终解释权归涉事企业所有”,如此霸道,谁惯的?

  在这起案例中,吉林法律咨询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用消费券开工资不合理不合法,员工有权拒绝。工作人员同时建议,可以联系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或者劳动仲裁部门投诉。

  但说到底,对于消费券抵工资的乱象,当地相关部门更有责任积极履职,主动出击,帮助受害者维权。究其因,单靠受害者的微薄力量,难以撼动“无法无天”的涉事企业。试想,如果没有媒体曝光,如果受害者拒绝,是不是存在“连消费券也摸不到”的可能?同时,发消费券抵工资,不仅伤害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还殃及了当地的营商环境。

  更需看到,类似违法行为并非孤例。此前,江苏某公司以积分发放代替工资,河南郑州某工程的工程款被折算成购物卡下发。另据报道,服装厂用过季衣服抵扣工资、白酒厂用滞销的白酒抵扣工资、房地产商用房抵扣工资等,无不引发质疑,备受诟病。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发给劳动者本人,法律底线不能践踏,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对此,有关部门不妨加大监管力度,对那些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企业和个人予以惩处,以儆效尤。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对不法分子依法亮剑,才能让守法者得慰藉,让违法者存忌惮。(王石川)

【责任编辑:吴颖倩】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围岛集结!现场画面来了
围岛集结!现场画面来了
中国制造!福州港江阴港区迎今年首次滚装船整车出口作业
中国制造!福州港江阴港区迎今年首次滚装船整车出口作业
今晚请抬头!“年度最大蛾眉月”来了
今晚请抬头!“年度最大蛾眉月”来了
今年预计七八个台风登陆或影响福州
今年预计七八个台风登陆或影响福州
福州房产频道
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二季度有望持续复苏
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二季度有望持续复苏
专题推荐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乌山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