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的解法
修缮后的娘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探秘。记者 林双伟 摄
搬还是留?这曾是摆在闽清县省璜镇玉水村老支书郭学其面前的一个两难选择。看着越来越多的村民为了生计被迫出走,看着熟悉的山村越发“空心”、萧条,看着乡亲们的关系日渐疏远,他毅然“吃螃蟹”,选择了一条更加难走的道路——带头整村搬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迁徙在群山间激起了回响。10余年间,闽清县省璜镇10个村(自然村)实施造福搬迁工程,5600余人因此受益,为全镇乡村振兴留住了2/5的人口——在时间的长河中,“空心村”的解法得到了验证。
10.5公里的行走
10.5公里,这是玉水老村与省璜镇区之间的距离。
曾经,这段距离让玉水村远远落后于全镇发展的步伐,成为村民无法走出的困境。“要去一趟省璜太不容易了,就学就医就业都很困难,大家赚到钱就把房子盖到外面去,村子就要散掉了。”当时的村支书郭学其与村两委都意识到,玉水村,必须搬!
2010年谋划,2011年动工,2012年搬迁,其间的波折难以想象。最终,玉水新村的根落在了集镇,两栋高楼共安置57户共260名村民。祭祀的厅堂在顶楼,放农具的储物间在一楼,同样“有天有地”的格局是大家伙儿一次次探讨、一次次商议定下的方案,开创了省璜镇“公寓式套房”安置的“玉水模式”。
令人欣喜的是,这次搬迁,并未斩断玉水村民与故土的牵绊。如今,靠山吃山的村民们生活在集镇,生产依旧在老村,10.5公里不过是他们每日往返的路程。
清晨,郭学勇骑上摩托车出发,约莫20分钟后,就到了老村,开始一天辛勤的劳作。今年,他开垦了一亩撂荒地种植稻谷,这是市直单位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认养的土地,经过一年的悉心耕种,收获了近千斤的稻谷。记者在村部看到,一袋袋大米已经包装完毕,准备发往福州。
玉水村丰收的不仅有大米,还有“红美人”。首批引种的红美人柑橘经过4年的栽培终于挂果,个头饱满、汁水丰盈,现任村支书郭仙昌正忙着为村民们拓宽销路。“老书记一帮人勇于‘吃螃蟹’的精神一直激励、鼓舞着我带领村民们走好乡村振兴的道路,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550米海拔的跨越
柴岭新村紧邻玉水新村,村如其名,也是个造福搬迁小区。
2017年,柴岭村172户、737名村民由海拔550多米的高山搬迁至此,在省璜镇首次实现跨村征地、跨村安置。用彼时村支书吴毅标的话说,这一搬实现了3个“想不到”——“想不到农村人也能住上和城里一样的房子”“想不到村民在‘家门口’一样能赚到钱”“想不到村里的老光棍一下都找到老婆了”。
从高山到集镇,村民们搬进了新家园——
为彻底实现整村搬迁,柴岭新村特别设有老人单身公寓,全村60岁以上孤寡老人都可免费居住,吴明标就是受益者之一。“楼房干净、整洁、宽敞,楼里还有幸福苑、卫生院、老人活动中心等,住在这里一点都不孤单,平常我还能在周边逛逛,环境也很不错!”
从理想到现实,村民们开启了新生活——
早在整村搬迁前,柴岭村村民蒲德芳就在镇区租房了,理由很简单——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整村搬迁,蒲德芳盼了多年,终于能在镇区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当然喜不自胜。如今,儿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蒲德芳每天接送孙女上下学,闲暇时还能在家附近的电瓷装配厂打打零工,生活过得更滋润了。
由村庄变小区,村民们拥有了新身份——
柴岭新村积极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借鉴城市“党员楼长”小区治理模式,有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方秀珠是小区最大一栋居民楼的“楼长”,服务全楼4梯32户居民。“大家遇到问题都会直接找我,我也会尽自己所能服务好所有的邻居!”
7700平方米的新生
村民迁出后,乡村如何发展?良寨村的模式颇有借鉴意义——
以一元流转的形式,房主出让房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20年,由政府投入资金修缮老屋,对古厝进行活化利用,开发娘寨古民居改造项目。
省璜镇副镇长赖昌凡介绍,娘寨始建于公元1660年,占地面积约7700平方米,在中国已知的由女性独立主持建造的古寨堡之中,是规模最大的一座,被列入“福建省首批传统古村落民居”。“我们正加快进行修复,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让更多人走进省璜,了解这座宝藏古建筑,与其背后自立自强的女性精神。”赖昌凡说。
现在,游客慕名而来,娘寨比从前热闹了不少。今年以来,省璜镇通过举办“娘寨家在·她乡与她”娘寨乡村文化旅游节、发布首批“巾帼女子图鉴”等活动,让古寨堡聚集人气、焕发新生。“这是一个很适合放松休息的地方,特别是其中的风铃长廊,风吹铃响,抬头便是万里晴空,让人放松舒畅”“深入了解这座庄寨后发现,古人的智慧藏在细节之处,令人深深折服”“果然好山好水好风光,极具特色的建筑,很有文化气息”……纷至沓来的游客们纷纷点赞。
“从探索‘玉水模式’初级版,到打造‘柴岭模式’升级版,我们总结了一套可操作性、可复制、可推广的‘省璜造福搬迁模式’,全面推广造福搬迁工程。”省璜镇党委书记林立炯介绍,通过凝聚造福搬迁共识、总结“四个统一”建设模式、大力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省璜镇积极推动搬迁安置区配套设施、服务管理、产业发展等提质增效,切实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搬迁后的所有村集体村财收入均超10万元以上,带动村民增收约100万元。其中,横溪村获评乡村振兴四星级村、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等;良寨村获评乡村振兴三星级村;良寨村、横溪村、上云村获评县级文明村。(记者 蒋雅琛)
- 海滨小渔村,拥“鲍”向未来!(2023-11-22 18:16:36)
- “柚”惑来袭,“橙”意满满!闽清白樟这个活动好精彩(2023-11-22 15:20:26)
- 闽清:小小西红柿,乡村大振兴(2023-11-22 15:16:30)
- 课间10分钟 看闽清的孩子们尽情撒欢儿(2023-11-20 16:02:52)
- 闽清:厚植安全文化 推进主题教育见行见效(2023-11-20 15:59:00)
- 闽清:红美人喜迎丰收 采摘体验正当时(2023-11-20 15:58:55)
- 老人被困山崖 闽清民警“披荆斩棘”极速救援(2023-11-20 15:51:50)
- 以“票”换房?福清这个地方出新招!(2023-11-17 17:39:14)
- 闽清:禁毒宣传新方式 “六进+N”入人心(2023-11-17 15:27:47)
- 闽侯大坂村:昔日贫困村活起来了(2023-11-17 09:35:03)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