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深入挖掘特色民俗文化 “挑花担”舞出新精彩
“挑花担”在徐家村演出。(闽侯县文化馆供图)
肩挑花担,随着欢快的节奏纵队起舞、款款而行,花担在她们的肩头跳跃,如同生活中的音符,奏出勤劳与坚韧的旋律……近日,在闽侯县千年古村——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来自闽侯县文化馆文艺志愿服务队的舞者用灵动的“挑花担”舞姿和生动的情节演绎丰收的盛景,展现闽侯农民丰收的喜悦和优秀的农耕文化。
百姓自创自演
乡土气息浓厚
“‘挑花担’的创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民俗表演‘白菜担’,取材于当地农民挑着白菜前往福州市区赶集的生活场景,百姓自创自演,可以说从诞生就充满人情味和乡土气息。”闽侯县文化馆馆长林琳对“挑花担”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据了解,在初创阶段的“挑花担”表演中,众人肩挑装着果蔬的花担,运用拐、晃、扭等简单的舞步变换队形,庆贺节日。
虽然“挑花担”的表演团队一直紧跟时代变迁完善表现形式,但真正把它从民俗踩街表演变成舞台表现形式的契机,是1986年他们代表闽侯县参加福州市百花文艺调演。
“大家跟编舞老师商量,能不能在表演里增加一种有闽侯特色的农作物,和舞蹈一起展现。”老队员郭东英回忆道,福橘在福州的种植历史有上千年,从闽侯县白沙镇到福州市区的闽江畔都有种植。在深秋至初冬,闽江两岸的绿树枝头缀满橙红透亮的福橘,仿佛挂满明丽的灯笼,令人赏心悦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决定将福橘作为主打放进担里,并将舞蹈取名为‘闽江两岸橘子红’参加调演。”
坚持守正创新
展现良好风貌
随着时代的发展,“挑花担”也在不断完善,担里的东西从福橘变成既轻便又有美好寓意的五颜六色花束,花担的外形也升级了,箩筐上增加了彩带、彩球等吉祥寓意的元素。表演时,舞者肩挑担子,花担飘带随着舞者的动作上下飘动,显得雅致而优美。
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挑花担”的新动能不断被激活。“每个时代都在呼唤属于它的艺术,闽侯拥有山区、半山区、平原等多样性地貌,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从北到南各自独特的自然禀赋、农业资源和物产,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茶叶等丰收伴随着我们一整年。”林琳说,她与郭东英、徐海英等主创队员沟通,在继承“挑花担”传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造舞蹈道具元素,并将花篮内单纯装饰性的花卉改为更多具有美好寓意的蔬果等农产品,还在原来的舞蹈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编排,以展现闽侯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面貌。
队员传帮带
舞出新姿态
“挑花担”用民间舞的形式演绎丰收,表演过程中必须打开四肢,配合音乐做出具有美感的舞蹈动作,不仅要跳“圆场步”“小颤步”“秧歌步”“进退步”“上山步”等舞步,还要不时穿插变换“双龙吐水”“辫子花”“左右互换位”“前退后进”“曲线前进”等队形,边表演、边唱歌,对表演者的默契度要求很高。
随着时间的流逝,“挑花担”表演团队的老队员渐渐老去,不少新队员加入进来,新老融合是关键。“我们都是本地的舞蹈爱好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农民、工人、退休教师等。虽然我们因为舞蹈聚在一起,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但也需要在一次次的排练中逐渐了解彼此,建立起深厚的默契,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徐海英说。
队员们来自不同的行业,舞蹈底子不同,挑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对常干农活的舞者来说,挑担习以为常,但挑担时还要做动作、调整舞姿,平时四平八稳的箩筐就“不听话”了;对没挑过担的队员来说,不光挑担有困难,跳起来腿脚更是不听使唤,一不小心就打乱了整支舞蹈的协调性。
“虽然我们在编排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但我们想了‘老带新’的办法,让挑担经验丰富的老队员指导缺少经验的新手,帮助他们与担子进行磨合,找到挑担的韵律感,再配合音乐的节奏,呈现出精彩的丰收之舞。”徐海英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队员们的刻苦训练,“挑花担”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不仅活跃于闽侯县的民俗活动中,还代表闽侯参加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收获了不少掌声。
谈及未来,林琳表示,将与“挑花担”表演团队的成员一起,紧跟时代需要,边演边改、边演边磨,还将深入挖掘闽侯特色民俗文化,以歌谣、戏曲、故事等形式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进行再创作,融入更接地气的创意元素,展现闽侯的文化魅力。(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潘慧晶)
- 闽侯治违疏堵结合保障群众“户有所居”(2024-12-03 07:45:28)
- 闽侯真金白银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2024-12-02 08:13:58)
- 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州+1!(2024-11-28 10:28:27)
- 杂技演员高空坠落 直播间千人目睹(2024-11-27 14:45:06)
- 闽侯金鱼亮相闽江之心(2024-11-25 07:41:16)
- “激活”抛荒地 闽侯茶苑村民去年人均增收2万元(2024-11-24 08:24:06)
- 闽侯林柄村通过省科技村落验收(2024-11-24 07:46:32)
- 闽清塔庄镇举办“十月八”民俗文化艺术节(2024-11-22 09:46:18)
- 闽剧艺术薪火相传 千年侯官好戏连台(2024-11-22 08:04:59)
- 闽侯拟设基金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2024-11-21 08:13:3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