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耕始,万物生,眼下正是鲍鱼投苗的关键时期,在碧里乡吉壁村的海洋牧场上,渔民们正驾驶着渔船迎着朝阳出海作业,一派海上春耕的繁忙景象。
凌晨五时,步入碧里乡吉壁村,天色依旧昏暗,码头上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工人们借着微弱的灯光将鲍鱼苗从货车上卸下,并与船上的渔民紧密配合,通过接力的方式,有条不紊地将鲍鱼苗送到渔船上,装载好鲍鱼苗后,渔船依次离开码头驶向各自的养殖区。
在养殖区,记者看到一片片彩色塑胶养殖浮球随着海水的起伏轻轻摇晃,渔民们驾船来到浮球旁,从水下拉起养殖吊笼,开盖、投苗、关盖、下水一气呵成,指甲盖大小的鲍鱼苗就从网袋中“搬”入海里的“新家”。
养殖户李光海:“这个鲍鱼苗放到笼子里面养,到年底差不多就可以分苗了,明年的五六月份可以出售。”
据介绍,每年清明前后是鲍鱼投苗的最好时节,养殖户需抢抓农时,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完成投苗,因为到夏季海水温度升高就不利于小苗生长。
养殖户李光海:“量多的话就要分成几天进苗,但是每一天都要投放完毕,因为这个时间不能拖长,早上我们三点半就在码头等苗,一直干到下午一两点钟左右才能干完。”
据悉,碧里乡吉壁村近80%的村民从事水产养殖,每年将从这里产出销售约2.4亿粒鲍鱼。
罗源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教导员碧里乡吉壁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康高艳:“每家每户平均投放200多万粒鲍鱼苗,一年下来,全村投放约4亿粒鲍鱼苗,年产量达六千吨,产值十分可观。”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