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梅洋村:把文明植入“梅”景里
梅洋村(资料图)。江南镇供图
连江县江南镇梅洋村,环村皆山,距离福州市区60公里,海拔400米至800米。该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梅洋村巧借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发展东风,在守住文化根脉、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让文明乡风活起来、人居环境靓起来、产业带动富起来。梅洋村,把文明植入“梅”景里。
更和谐
文明乡风活起来
每逢严冬时节,连江县江南镇梅洋村,梅溪流水潺潺,溪畔万株梅树长势喜人,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步其间,村落景致与远山黛影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山水画铺展开来。走进梅洋村,整洁的村道、美丽的庭院、幸福的村民……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为了营造和谐的文明乡风,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近年来,梅洋村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道德教育促进安定,成立道德评议小组,由村老干部、村民代表、村妇联组成,通过开展道德评议,逐步形成讲正气、作奉献、知荣耻的良好风气。
梅洋村的文明乡风,也体现在海内外乡贤反哺家乡建设上。
在村民的记忆里,梅洋曾是个贫困村落,进出村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从前,由于生活困苦,村民被迫外出务工经商,甚至漂洋过海去了异国他乡。要想富,先修路。1991年,在知名侨领刘官政的倡议下,海内外梅洋乡亲共同集资280多万元,修建了最早的通村道路——凤梅路。由于路太窄、车难行,2016年村委联合村侨联召集村民一合计,决定改造凤梅路。但工程资金需要2000万元,除了各级政府拨款外,还有近千万元的缺口。不过,短短几个月,村里就收到侨胞捐款1100万元。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为了讲好这些故事,目前,梅洋村已建成推动乡风文明馆、凤梅公路纪念馆、村史馆,利用这些馆所展示培育孝悌和睦家风,营造文明和谐乡风。
此外,该村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持续招募志愿者,开展需求调查,掌握村民需求,开展养老育幼、生态环保、乡村治理等文明实践项目,引导村民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更宜居
人居环境靓起来
梅洋村依山伴溪,平均海拔500多米,森林覆盖率达92.7%,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标准浓度,同时还是夏日避暑胜地。村庄自然风景秀丽,三潭十八景自东向西蜿蜒穿境,奇山怪石“俯瞰”全村。
如何保护这样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更宜居的示范村?
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等系列项目的基础上,梅洋村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沿溪两畔的人文风光等,科学合理统筹规划,以提升改造旧房建筑为主,保持民居古风貌,并重视房前屋后再绿化。
梅洋村还推行了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即引导村民自主开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打造乡村特有景观。“我们常常修缮和美化破败的篱笆和瓜棚,打造‘微菜园’,让我们的农家庭院绿化、美化。”村民林女士表示。据悉,村民们通过凝聚乡土力量、坚持就地取材,利用酿酒缸、陶罐等独具农家特色的物品进行创意摆放,打造出“三友小筑”、侨文化广场等最具本土特色的景观小品。
如今,在梅洋村穿行,道路干净整洁,院落面目一新,呈现出一派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好景象。
从昔日的贫困村,到如今的全国文明村镇、福建最美休闲乡村、金牌旅游村,梅洋村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梅洋村脱胎换骨的变化。
更富裕
产业带动富起来
梅洋村还具有独特的梅花文化、乡村文化。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兴产业,带动村民富起来?梅洋村给出的答案是:立足生态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
梅洋村外出务工、出国经商人数较多,村里有很多留守的家庭主妇,她们有闲又有手艺。如何“盘活”这笔“财富”?2017年,梅洋村成立“姐妹乡伴”团队,成员主要是村里的家庭妇女,推出梅花酥、梅花糕、梅花蜜、梅花酿等梅花系列伴手礼。目前,该系列伴手礼的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
几年前,由梅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连江梅妍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着力促进一产三产融合。“姐妹乡伴”团队成员由最初的5人发展至近40人。该村从曾经的老区村、贫困村,变为如今的生态旅游村庄。梅洋村走向小康生活的发展之路,映射出村民生活与发展观念之变,该村也成为连江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样本。
该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以梅为媒,持续发展乡村文化、侨乡文化、梅花文化,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推行“支部+合作社+党员+村民”发展模式,带动村民从事酿酒、养蜂、家庭农场、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作物以及特色旅游产品等;引导村民依旧修旧,利用好古厝资源,发展有风格、有品味的乡村民宿。此外,该村引进商业运营模式和外部商业力量,整合盘活生态文化资源,引进康养旅游项目等,现已初步形成“春踏青,夏避暑,秋闻桂,冬赏梅”的休闲旅游模式。
接下来,梅洋村将继续挖掘、传承特色梅花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将特色梅花文化同传统文化有机整合,让村民精神物质生活更加富裕。(记者 梁凯鸿)
- 林焰:以规划之笔绘就乡村锦绣图(2024-10-14 07:32:37)
- 可持续发展城市系列活动在三坊七巷举行(2024-10-13 08:23:50)
- 全国集邮文化巡展走进南后街(2024-10-13 08:21:30)
- 福州将组织会展企业参加行业大会 每场最高补助5万元(2024-10-13 07:46:44)
- 数说新中国75年|能源供给保障有力 节能降碳成效显著(2024-10-12 11:09:05)
- 数说新中国75年|对外开放取得瞩目成就 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2024-10-12 11:09:05)
- 数说新中国75年|就业规模显著扩大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2024-10-12 11:09:05)
- 数说新中国75年丨沧桑巨变换新颜 城市发展启新篇(2024-10-12 10:26:13)
- 数说新中国75年|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2024-10-12 10:26:13)
- 数说新中国75年|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人民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2024-10-12 10:08:5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