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紧紧扭住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汇聚形成“石家庄之变”强大势能——石家庄市推动城市更新改革综述

2023-03-21 12:58:37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紧紧扭住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汇聚形成“石家庄之变”强大势能

  ——石家庄市推动城市更新改革综述

  中共石家庄市委改革办

  编者按:“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城市更新所需,紧扣民之所盼,聚焦关键环节,实施了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和“破冰效应”的改革举措,推动省会形象面貌改善。

  近两年来,石家庄市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石家庄城市更新持续关注,一些媒体进行了报道。石家庄这座城市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又为何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针对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人口密度大、框架没有拉开、存在大量违建临建、功能缺失多等短板弱项,直面问题挑战,以“实干兴石、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实施“组合拳”,打好攻坚战,努力推动城市形象品质的提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改革是关键一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是石家庄城市建设发展的明确定位,也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梳理分析历史欠账和未来需求,深挖阻碍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源症结,聚焦规范土地市场、优化空间布局、消除城市割裂、保障产业所需、强化市场化运作、提振干部精气神等六个关键环节,解放思想、对标先进、更新观念,着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通“堵点”、解“难点”、消“痛点”,“石家庄之变”的一个个场景正在变为生动现实。

  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城市框架拉开了,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了,道路宽敞通畅了,街巷整洁有序了,城市容貌更加美观协调了,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了。焕发新颜的小街小巷,成为人们拍照留念的网红打卡地;修缮后的正太饭店,新建的东垣古城遗址公园,一改往日的脏乱差现象;利用腾退土地建设的绿地游园、休闲步道、运动场地,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活力;启动建设的太平河片区,横跨高铁片区中央绿色体育公园的“如意彩虹”走廊,塔吊林立的复兴大街、北三环和城中村改造施工现场,使人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期待……石家庄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人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归属感、认同感。城市更新不仅让广大市民工作生活更加舒适便捷,也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00.6亿元,增速处于全国42个主要城市领先地位,总量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由2021年的第40位前进到第38位。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来石投资兴业,6个百亿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人才来石创新创造,石家庄首次获评“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正本清源 彻底断开“土地市场一二级联动”

  推动城市更新更加健康、更可持续发展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载体。进行高效合理的收储开发和综合利用,关乎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关乎城市建设规划的刚性实施。

  过去一段时间,我市在推进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等过程中,实行“土地一二级市场联动”,政府在主导土地一级市场开发上出现缺位,无序开发、超规划建设等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实力良莠不齐,一些开发企业为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擅自提高容积率、降低安置房标准、压减公共配套设施等形式,进行超规划高强度开发,建设了大量密集连片、配套设施残缺的“百米楼群、水泥森林”,缺少优美天际线。房地产市场乱象丛生,引发了大量“城市病”。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开发企业为尽快实现资金回笼,进行违法开工、非法销售,资金链一旦断裂就形成了“烂尾楼”,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哪里问题最尖锐,改革就指向哪里。市委、市政府坚持正本清源,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和斩钉截铁地态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土地一级市场的意见》,通过政府主导、平台实施的方式,彻底断开土地市场中的一二级开发联动,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规划设计等前期开发工作,全面强化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真正做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

  着眼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片区、太平河片区、龙泉湖片区、留营片区、和平东路片区、东南三环片区等6大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大力实施9个城中村改造和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改造2项试点,看到一座座建设中的高品质楼房,群众切身感受到居住环境正发生显著变化。

  坚持把省会作为一个整体艺术品去精雕细琢,着力加强对建筑立面和色彩的管控,推动城市面貌“脱胎换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城市之美。特别是着眼于改善市民居住环境、保障城市安全,以立法形式强化对新建居住项目容积率上限值2.0的刚性管控,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城市绿化和公共服务。由一域观全貌,走进石煤机城市更新项目,崭新的篮球场、网球场,智能化的跑步系统,各得其乐的绿地空间……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废弃的厂区。

  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新建公园游园36座、球类运动场地280座,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55所,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投用……民生改善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积极构建城市长远发展的“四梁八柱”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和治理的依据。纲举则目张,建设才有方向,品质才有保证。

  此次“三区三线”调整前,我市中心城区规模较小、规划建设用地仅287平方公里,低端低效产业拥挤于“二环”之内,私搭乱建、违章建筑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基础设施短板亟待补齐;产业发展缺少未来成长空间,人口密度高达1.8万人/平方公里以上,市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仅66平方米,远低于人均100平方米的国家指导标准;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亟待解决。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如何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我市当前急需解决的瓶颈制约。按照国务院和自然资源部的工作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严格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坚持在二环内做“减法”、二环外做“乘法”,统筹市区与周边县市发展,科学精准划定“三区三线”,为子孙后代和城市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扩面”以利长远。积极构建“一主、四辅、两带”的城市发展格局,在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具有城市功能的规划建设区范围,将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拓展至660平方公里,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布局,为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能级提供了要素保障。

  坚持“提质”以促发展。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高效集约开发利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先用于保障滹沱河经济带、五大千亿级产业园区、石家庄国际陆港等重点地区,为加快高质量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厚植了广袤沃土。

  消除城市割裂畅通市区循环

  高标准实施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和骨架,城市要发展,交通须先行。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总长70.5公里的原新元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城区段纵横交错,城市空间受到割裂,在实施市政化改造前,9座出入高速收费站日渐成为制约市区交通动脉大循环的梗阻点。两条交通主干道不仅与市区路网衔接不畅,而且沿线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拥堵频发,严重影响了城市一体化协调发展。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实施市政化改造迫在眉睫。2021年7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协调解决石家庄市三环内所有高速公路取消收费问题”“对省属新元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绕城高速以内路段资产转让石家庄市”,大力支持省会完善交通体系。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积极引进中交集团等有实力的央企高标准规划建设,开启了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即原新元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城区段)市政化改造的全新篇章,努力打造省会的交通主干道、城市快捷路、靓丽风景线。

  坚持适度超前、不留遗憾。牢牢把握“市政化”的深刻内涵,立足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因地制宜进行高水平设计。宜路则修路、宜桥则架桥、宜隧则通隧,科学建设主辅路、优化布局出入口、合理设置配套设施,确保两条市政化道路与城市发展相一致、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改造完成后的复兴大街与北三环,不仅通南北、贯东西,更将共同构建起“十”字形经济隆起带,有效带动周边区域转型升级,助推沿线装备制造、现代服务、高端商务等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利民惠民方可不负人民。让群众走得了、走得畅的路,才是群众需要、想要的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改革破难题,用90天的时间实现了近百公里高速路的免费畅行、如期兑现了对群众的承诺。市政化改造完成后,复兴大街和北三环的日均通行能力都将由3万辆提升至7万辆,大大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指数。

  当前,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现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今年10月1日,两个项目将主体建成通车,成为便捷出行的民生之路、引领示范的发展之路、活力开放的希望之路,市区道路将更加内畅外联、便捷高效。

  纠正“插花式”开发 实施高效集约利用

  打造具有坚强配套服务能力的低成本化园区

  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开发区强则经济强,开发区兴则城市兴。

  曾经,我市一些开发区“插花式”建设问题突出,园区内厂区社区不分、链条上下不接,“散、乱、杂”,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无法产生产业集聚效应。去疴需用良药,改革势在必行。

  坚持“房地产开发为产业发展让路,插花式开发为集中开发让路,土地供应优先保障产业所需”,聚焦“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标准谋划建设占地2.4万亩的国际生物医药园、2.6万亩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扎实推进32平方公里的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2.25平方公里的现代食品产业园、3.2平方公里的石家庄东部现代物流枢纽基地规划建设,优化整合石家庄高新区与循环化工园区,全市开发区的发展能级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要产业、就业、税收以及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土地一次性收益”,创新出台《支持园区工业产业项目落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的若干措施》,谋划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岛,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实现100%标准地供应,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投融资、担保、市政、科创“四个平台”全覆盖,助力企业甩掉“成本包袱”、实现“轻装上阵”。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积极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基金招商,每季度组织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评比,持续掀起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热潮。同福集团总部顺利回迁,华普生物、宏泰基金等一大批企业来石投资兴业,全市开工项目个数、完成投资额度、签约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2022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创下发展绩效专项考核历史最好成绩,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8.2%,石家庄高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169个高新区中排名第25位,石家庄经开区等6个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搭建融资建设平台

  激活经营城市、市场化运作的“一池春水”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财政资金远远不够,必须强化市场思维,搞活市场化运作。

  长期以来,石家庄城市建设筹资渠道狭窄,缺乏市场化的投资模式与项目建设模式,无力实施一系列“大手笔”的工程项目,也不能进行全方位“绣花般”的精雕细琢。想更好经营城市,却苦于没有有效抓手。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我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按照“先脱钩、再集中监管、再改革重组”步骤,迅速将77家国企公司整合为五家集团公司,形成“5+2”国企架构(新成立的城发投、交投、国投、水投、旅投集团和原有的北人、常山集团),使市属国有企业由过去的“小弱散、各自为战”转变为现在的“聚优势、五指成拳”,成为“经营城市”的重要平台载体。特别是城发投、交投集团,成功实现AAA主体信用评级,通过设立城市更新基金等,拉动社会投资1000多亿元,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另外,石家庄还积极探索推行带规划设计方案出让土地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同时,有效增强了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稳定预期。

  优化带来高效,整合促进提升。从“6+2+2”等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到“8+2”城市道路互联互通的有序实施,再到主街主路景观提升工程和楼宇亮化工作的顺利完工……每一项重大工程,都有“5+2”国有企业集团干部职工参与。目前,城发投集团承接城市更新等重点项目87个,总投资1738亿元;交投集团承接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等重点项目31个,总投资1601亿元……全市城市建设一年的投资额,相当于过去十几年的投资总和。

  与强者同行,助自己成长。在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市属国有企业积极与中交、华润等有实力的央企和优秀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主动对标学习先进理念、管理方式及技术创新等,大幅提升了自身的建设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一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风险化解中,市属国有企业主动担当、靠前发力,发挥着重要的托底作用,最大程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大力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

  增强斗争意识创造性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当前,石家庄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一切“自以为是、自我躺平、自我封闭”的特殊思想都是要不得的,一切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做法都是与事业发展不相称的。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紧紧扭住干部队伍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猛药去疴、持续用力,深入开展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纪律整顿,以敢于斗争的勇气和善于斗争的本领,推动各项任务部署落地落实,用干部的“努力指数”换取城市的“发展指数”,“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弘扬斗争精神,教育干部敢于直面问题挑战。遇到困难绕着走、见到肥肉咬一口、剩下骨头放到朽,大念“推、脱、绕”三字经,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极端不负责任,是必须祛除的顽瘴痼疾。两年来,从开展“抓住重大机遇、激发内生动力”解放思想大讨论,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弘扬优良传统;从开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行动,到领导干部带头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广大党员干部“见怪不怪、高高挂起”的想法少了,问题导向意识强了,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的精气神足了。

  狠抓作风建设,激励干部只争朝夕真抓实干。面对工作任务,一些单位和干部按部就班、疲沓拖拉、得过且过,把开会发文当作落实了,批示层层转、事情无人干。对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并强化对各类议定事项的督导检查,紧盯末端落实、持续跟踪问效,确保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同时,充分发挥政治监督作用,对没有如期完成任务的依规依纪追责问责;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组织开展常态化干部调研,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真干假干不一样、用心干与不用心干不一样。

  严明纪律规矩,约束干部始终干干净净做事。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针对个别干部热衷于拉天线、找关系,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不收敛、不收手等问题,市委、市政府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打赢打好“三场硬仗”,制定出台《招标投标项目“说情打招呼”行为记录和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重拳整治基层站所吃拿卡要等行为,严厉打击所谓“光棍人”“有背景的人”和“什么都要插一手的人”,着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推动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跃升之年、展示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始终牢记“三个务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抓住用好省委、省政府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石家庄场景早日变为美好现实;我们要以更大力度扫除阻碍省会建设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持续改善城市形象品质,让石家庄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我们要涵养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一心为石家庄的精神境界,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