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典”亮新时代|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2022-03-16 16:45:26  来源:央视网

  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典”亮新时代|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典”亮新时代|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典”亮新时代|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释义】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意思是,石头可以被打碎,但无法改变它坚硬的质地;丹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朱红的颜色。硬度和颜色分别是石头、丹砂的本性所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不能任意择取和变更。洁身自好的豪杰义士,其名节也像“石坚”“丹赤”一样不可被玷污。

  《吕氏春秋》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阐述这一观点。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父亲去世后,他们因不愿互相伤害均放弃继承王位。二人听说周文王仁德,便前去投奔。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崇尚计谋,倚仗武力。他们认为周德已经衰微,誓死不做周的子民,便去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那里。

  《伯夷列传》居于《史记》七十列传之首,亦有太史公对气节的极度推崇、赞美之意。

  【解读】

  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高举真理旗帜、为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的历史。100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自觉来自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真理因推进伟大实践而力量勃发,理想因不懈奋斗而成为现实。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真理和理想的认知,不断探索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的经验,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在真理光芒照耀下坚定不移朝着宏伟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朱幸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