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来最大全球投行并购,进军国际市场新添一航母
过去一周,国泰君安证券计划收购海通证券的消息,沸腾了整个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2008年以来国际投行最大并购项目,此并购涉及两个上市地、7家境内外上市实体,是国际资本市场最复杂的收购合并案例之一。而最终形成的1.68万亿元的国内第一大券商,也有望扛起金融出海的大旗,从上海驶向大洋彼岸,与其他国际投行同台竞技。
对价数倍于瑞银收购瑞信
根据公告,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之间的并购,是由国泰君安通过向海通证券全体A+H股东,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而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收盘,仅A股市场而言,国泰君安总市值为1308.85亿元,海通证券总市值为1145.73亿元。这意味着,这桩证券行业史无前例的大并购,预计对价高达千亿元人民币。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一年多前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所支付的30亿瑞郎,如今也不过252亿元人民币,几乎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收购海通证券的四分之一。可见这场并购案规模之大,在全球证券行业范围内都“数得上号”。
据国际机构测算,此次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合并,是全球范围内自2008年以来国际投行界第一大并购项目。以当前情形测算,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合并后的新机构市值全球券商排名第13位。
国内最大证券航母呼之欲出
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均为国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成功跨越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部历程与各个周期。
其中,国泰君安证券由诞生于1992年的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在1999年新设合并成立,综合实力长期保持行业前三。海通证券则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重组的证券公司。
按照2023年数据测算,合并后新机构的总资产、归母净资产将分别达1.68万亿元、3300亿元,均处于行业首位,证券业“超级航母”呼之欲出。
业内人士评价称,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同为大型综合性券商,在业务结构、数字科技、合规风控、科创金融、国际布局等方面各具特色。此次合并,有利于双方共享专业能力和客户资源,提升集约管理水平与运营效率。也有利于推动优势互补,完善重点领域、产业、区域布局,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并的两家券商同属上海国资——国泰君安证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海通证券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在此背景下,两家合并将催生出一家航母级券商,不仅有利于国有资产规模化发展,也将为企业市值提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定基础。
强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提出“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证监会也集中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明确“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目标。
与此同时,上海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国际金融中心,围绕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产品体系是题中应有之义,培育深耕本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势在必行。
纵观全球经济金融史,投行发展始终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相连,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均拥有一批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相较于美国等成熟市场,我国证券行业规模体量、机构盈利能力还存在明显差距。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今年6月调研国泰君安证券时,也要求其“加快向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投资银行迈进”。
在此背景下,此次合并重组无疑有利于整合上海金融国资优势资源,打造一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一流投资银行,有效健全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要素体系,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力,推动上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路,更好地服务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
- 上海华东路交通事故致5人死亡(2024-09-08 15:51:08)
- 国家一级演员章晓申因病去世(2024-09-07 16:19:07)
- 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8日开幕(2024-09-07 15:26:30)
- 福州启动“科创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主题系列活动 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2024-09-07 08:48:32)
- 政研银企代表探讨光电产业发展热点(2024-09-07 08:04:59)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金融机构涉刑案件管理办法》(2024-09-06 17:29:56)
- 24家上市券商竞推中期分红创纪录 合计金额近130亿元(2024-09-06 12:26:53)
- 史无前例!两大头部,官宣合并!(2024-09-06 10:48:20)
- 受台风影响 港交所6日全天暂停交易(2024-09-06 10:46:34)
- 上交所:沪港通下港股通今日暂停交易(2024-09-06 09:08:4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