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女孩爬武功山失温遇难!“极限挑战”如何保障安全?
近日
一名女孩在江西萍乡武功山
徒步登山过程中遇难的消息引发关注
据辖区警方工作人员回应
具体死亡原因还在调查
初步判断系失温导致
武功山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遇难者为1997年生
没有户外经验
走的是非景区开发的户外穿越线路
在景区管辖范围之外
图片来源:网友视频截图,有网友19日发布的视频显示,爬武功山遇上大风和下雨
如今,大家对户外运动热情高涨
但不少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盲目的“极限挑战”
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份户外保命指南
请仔细查看
危险的失温
失温为何会致命?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系统,能将身体核心温度维持在一个适合于生存的较窄的范围内。
但是,当人体的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正常体温时,就会出现“失温”现象。
体温过低,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失温有哪些症状
轻度失温: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同时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出现幻觉等。
重度失温: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夏季登山、涉水
也要警惕失温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会有早晚温差,且户外天气多变,登山、徒步等运动会造成汗湿,涉水运动、漂流时河水会浸湿衣物,若此时再受到风吹,水分蒸发会让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更不用说遇到了恶劣极端天气。
如何应对失温?
处于失温状态时,运动和喝热水都不能使核心区温度升高。
正确做法
1.轻度失温:
当感到寒冷、开始颤抖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保持体力,并到避风处躲避来减轻风寒效应。
如果衣物潮湿,要立刻脱下,换上干燥衣物,用热水袋、发热贴等物品给脖子、腋窝、腹股沟、脚底等部位进行加温。
缓慢回温后,可以补充一些流质、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巧克力等,让失温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
2.重度失温:
千万不能烤火、喝热水,否则复温过快会引起低血压和休克,要用干爽保暖的衣物、睡袋之类裹住身体,立即送医抢救。
徒步、登山安全指南
出发前三项准备别忽视
物资准备:携带好装备物资,包括衣物、食品、饮料、应急药品、常用登山工具、手机及移动电源等。
路线评估:切勿擅自冒险前往未开发、未开放的林场、保护区、峡谷、江河、湖泊、水库等危险区域,提前做好正确的路线评估。
结伴同行:尽可能跟随具有户外经验的专业团队一同出行,可以最大限度远离风险。
迷路、被困如何自救
发出求救信号:如遇危险,要保持冷静,减少体力消耗,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发出求救信号,原地等待救援,千万不要心存侥幸,盲目尝试其他路径。
掌握SOS求救法与其他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积极寻找水源:山谷底部、绿色植被下、草食性动物足迹频繁处很可能有水。在树木嫩叶上套上塑料袋,植物蒸腾作用也会在塑料袋内产生凝结水。
搭建临时庇护所:可因地制宜或利用折断的树枝、树干、石块等搭建临时庇护所,以应对恶劣天气。
国家应急广播提示,户外运动有风险,挑战极限应可控,需做足准备谨慎参与,结伴而行,安全第一。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军事、中国新闻社)
- 失温遇难女孩同伴曾电话求救,登山时如何避免失温?(2024-05-22 10:37:47)
- 福州职工服务e站将变得“更聪明”(2024-05-13 07:48:58)
- 警惕!一家四口外出游玩归来,全部确诊(2024-05-06 09:20:32)
- 闽清杜鹃花海国际山地户外节举行(2024-04-23 09:22:27)
- 闽清杜鹃花海国际山地户外节举行 千余选手激情开赛(2024-04-22 08:33:38)
- 2024年第六届闽清杜鹃花海国际山地户外节举办(2024-04-21 22:07:07)
- 参与山地救援近8年 汤晓睁:宝妈变身“救援女侠”(2024-04-04 09:15:45)
- 事发福州!5名大学生户外被困!多部门提醒……(2024-04-02 10:04:08)
- 如何防范强对流 气象专家来支招(2024-03-31 08:17:03)
- 加快打造广告示范街 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推动户外广告管理(2024-02-17 07:53:4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