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任副教授,学生比自己还大是什么体验?
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24岁博士毕业,26岁成为中山大学副教授。如今28岁的陈逸伦,正带着多名与自己同龄,甚至年长的研究生围绕“台风”开展研究。
陈逸伦给学生上课。
目前,陈逸伦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知名期刊上发文20余篇,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广东气象科技杰出青年奖等荣誉。
因太年轻,他被怀疑能否带好学生。
“如果你在某一领域特别有想法(例如气象元宇宙)我也可以跟着你做!”陈逸伦个人主页上的招生语,尽显95后导师的开放活泼。“台风圈”是陈逸伦做博士后时的导师,中山大学教授黎伟标建的微信群。陈逸伦当导师后,建立了自己团队的微信群。
“台风圈分舵”,任“分舵主”在这支由9名90后、95后组成的“分舵”里,陈逸伦和学生像朋友一样,每周组会,陈逸伦总会请客吃饭,有时还会被学生们拉去唱歌,他们的微信群除了学术探讨,还有生活杂谈。
陈逸伦和学生一起去唱歌。
其实,陈逸伦最初招生并不顺利。2022年4月,虽然他获批副教授、硕导资格,但当年的考研复试早已结束,没赶上面试的陈逸伦,从调剂生里“捞”到了自己的第一名研究生。这名学生没有大气科学背景,为了赶上进度,陈逸伦经常在半夜十一二点,认真解答对方发来的问题,经过一年半的手把手教学,这名学生在去年年底,参加了全国大气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代表小组汇报成果。对此,陈逸伦显得很“淡定”,“学生自己很努力,所以进步非常大”。
陈逸伦在学术会议中作报告。
第二年招生时,陈逸伦的工作顺利了很多,还可以跟其他导师联合带博士。他坦言,曾因年龄小被质疑能否带好学生。陈逸伦说,他不看学生的第一学历,思维和能力最重要。“我会很明确告诉学生:第一,保证手把手带;第二,不拿学生一作;第三,杂活不让学生干”。有博士生这样评价陈逸伦“科研上,他很严谨、责任心很强,也很尊重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在生活上,陈老师很随和和他怎么‘玩’都行”。
2023年底陈逸伦和学生们聚餐。
被“大气”拉出低谷,陈逸伦的学习生涯,并不是外人想象的一帆风顺。1995年,生于陕西西安,15岁时,他考上中国科大少年班,但开学时的英语分班考试。陈逸伦成绩排名靠后,后来在期末考试时,甚至有两门课重修,巨大的落差感包围了他。陈逸伦的母亲曾做过测绘,父亲是通信领域的科研人员,这使他从小就爱仰望天空。长大后更是爱琢磨,如何让“天地空”相连,第二年选择专业方向时,陈逸伦挑了相对冷门的地球和空间科学大方向,并在第三年钻进更“冷”的大气科学中。
2004年,9岁的陈逸伦参观首飞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中科大的傅云飞教授,是陈逸伦走进大气科学的领路人,他早早发现了陈逸伦的编程天赋。研一时,傅云飞交给了陈逸伦
一个颇具难度的任务,用编程的方法,从海量卫星资料中识别出“雨团”。没想到仅过3天,陈逸伦就编完了程序。
基于此,他们提出了几何形态与物理特性相结合的卫星遥感雨团识别技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此后还发表了不少重要文章,获得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一度在网游里找存在感的陈逸伦被“大气”拉出了低谷。
陈逸伦在给学生上公选课《空中浩劫:气象危机》。
“用中国自己的卫星做自己的事”
中科大博士毕业后,陈逸伦进入中山大学做博士后,出站后,陈逸伦留校开展工作。一方面,在考虑各类型云和降水的整体特征基础上,设计系列卫星遥感反演算法。另一方面,持续探索云降水精细化特征和物理过程,以解决天气预报“报不准”的问题。陈逸伦设计的算法依托风云四号光谱仪器,最终实现了,静止卫星表征云降水精细化垂直结构。此外,他带领团队研究出,多源卫星弹性融合反演系统,持续服务于气象部门和科研院所。
今年,是陈逸伦成为导师的第3年,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成果数量增长也放缓了一些,不过陈逸伦并不焦虑,“作为老师,教学肯定是最重要的看到学生进步,是最有价值感的”。展望未来,他说自己心里一直有个声音“用中国自己的卫星做自己的事!”
- 福建气象科普基地联盟启动(2024-03-24 08:00:14)
- 福州下周多阵雨或雷阵雨 气温波动明显(2024-03-22 16:41:17)
- 六旬大爷三战考研成绩超国家线8分(2024-03-22 10:44:15)
- 我国成功发射云海二号02组卫星(2024-03-21 17:07:23)
- 直冲33℃!福州人眉头一紧:它又要来了?(2024-03-21 15:13:23)
- 福州暖热飙升 最高33℃!(2024-03-21 14:50:02)
- 全省首个县级气象科普馆在福清开馆(2024-03-21 08:24:14)
- 晚霞无限美!福州刷屏了……(2024-03-19 19:31:07)
- 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科研楼启用(2024-03-19 07:57:23)
- 探索气象奥秘 感知风云变幻 气象研学活动在郊野公园举行(2024-03-18 07:56:1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