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国际 >> 国内新闻

患有白内障,断了14根骨头……他坚守60年只为了这件事

2022-12-06 15:28:49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号

吴天一,中国高原医学的开拓者和领军者。因为他的研究和保障,青藏铁路建设期间,14万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他一生致力于高原医学研究,遭受过很多创伤。如今,85岁的他仍没有停下脚步……

患有白内障,断了14根骨头……他坚守60年只为了这件事

开拓高原医学

“一个也不能落”

吴天一出生在新疆塔吉克族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里,1951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他与妻子一起参加对朝鲜的医疗援助。1958年,很多内地居民响应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号召,迁居青海,吴天一和妻子也在其中。

患有白内障,断了14根骨头……他坚守60年只为了这件事

在这里,作为内科医生的吴天一见到很多高原病患者。“他们非常有激情,报名到青海来,因为不能适应高原缺氧,很多人都撤回去了。这个事情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应该要解决,应该要研究。”

1964年,吴天一被调到青海果洛的骑兵支队,那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让低压缺氧环境对人体的挑战更加凸显。1978年,青海省成立中国第一个高原医学研究的专业机构——青海高原心脏病研究所,后改为高原医学研究所,吴天一任所长。

患有白内障,断了14根骨头……他坚守60年只为了这件事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95%以上的自然人群进行医学普查,高原医学从0到1的开拓只能从调查开始。

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每一个样本的获取都要跋涉很远的距离。调查时需要携带大量医用设备,吴天一从白求恩那里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形状和马背、牦牛背相匹配的专用药箱“药驮子”,用来装载各种仪器和设备。

患有白内障,断了14根骨头……他坚守60年只为了这件事

高原上的人们居住极其分散,要在一个区域内获取90%以上居民的数据,吴天一有一个原则“一个也不能落”。

1980年到1992年,每年六到八个月深入藏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凝结成十几万份数据样本和100多篇论文。这其中《我国藏族在世界高原人群中获最佳高原适应性》一文获得世界高原医学界的认可。

14万铁路建设工人

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

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启动,十几万建设大军集结。从格尔木到拉萨1142公里的铁路长度,80%是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延伸。

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空气含氧量约为平原地区的60%,因高原低氧而出现的肺水肿、脑水肿会危及生命。为了保障建设者的生命安全,吴天一受聘成为青藏铁路建设的顾问和高原生理、高原病防治专家组的组长。

患有白内障,断了14根骨头……他坚守60年只为了这件事

吴天一撰写手册普及高原病防治知识,提出“三高三低”的急救处置流程。在他的推动下,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全线配置17个制氧站、25个高压氧舱作为生命保障线。

此外,他在高原医学研究所建立大型高低压综合氧舱,这是全球首个可模拟上至高空一万二千米、下至水下30米压力环境的综合氧舱,为高原病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人为控制相关因素、获取实验数据的环境。

患有白内障,断了14根骨头……他坚守60年只为了这件事

建成之初,舱体内各项指标没有确定的标准,需要志愿者进舱调试。“我是设计师,我进”,吴天一成为第一个进入综合氧舱进行人体实验的人。实验中,由于气压变化过快,吴天一的耳朵鼓膜被击穿。凭着不放弃的决心,他摸清了舱体运转的安全系数。

患有白内障,断了14根骨头……他坚守60年只为了这件事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的5年中,14万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连续高强度作业,没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被誉为“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60年坚守

虽疾病缠身仍未停下脚步

青藏高原成就了吴天一终生的追求,但这一追求也带给他危险和病痛。

1982年,在开展大规模高原人群普查的途中,他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汽车在山路上侧翻,跌落近300米,他和司机血流满面;另一次车祸,让他左肋四根肋骨骨折,其中一根险些戳入心脏。常年暴露于高原强紫外线的照射中,吴天一不到50岁就因白内障接受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

患有白内障,断了14根骨头……他坚守60年只为了这件事

然而,吴天一觉得这些病痛是“必要的”。“我的两个眼睛患有白内障,发生过多次车祸,断了14根骨头,心脏慢性缺氧装了起搏器,骨头里现在还有十几公分的钢板,但对于事业来说这些是必要的,没有牺牲哪有收获。”

一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如今85岁的他仍每天坚持工作8到12小时。“时常也会觉得辛苦,但辛苦也是幸福。一个选择走了一生,这很重要。”吴天一说。

【责任编辑:詹婷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