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校万企”来了!“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工信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三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力争利用5年时间,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共同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通知》强调,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有组织科研,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推动校企合作,构建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通知》提出,利用5年时间,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共性问题,新增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校企创新联合体,支持高校和企业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根据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不同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合作,实现精准对接,突破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强化企业需求牵引和市场化导向的知识产权布局,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通知》指出,各地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联合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具体举措,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企对接活动,加强对协同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 雷朝滋:校企合作应该说我们高等学校,过去和企业都在积极地探索,也做了不少,但是总体上来看针对性不强,规模和层次都有待提高,效率、效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们这次出台这个文件,目的就是要发挥我们三个职能部门,各自职能的优势,政策资源的优势,推动高校和企业更加紧密地合作。在当前国际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让我们高校和企业联合起来,解决我们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当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
首要任务 校企协同攻关核心技术
教育部介绍,“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共提出7个方面的具体计划,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包含一些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在这一方面,国内几所大学的校企合作已经走在了前列。
当一台巨型隧道掘进机有了敏锐的危险感知能力,能给高难度的隧洞施工带来什么改变?在云南滇中引水工程现场,山东大学岩土工程团队正在对高风险隧洞进行地质预报。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党委书记 刘斌:一旦发生透水事故的话,轻则导致隧道结构的破坏,工期的延误,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我们所研发的技术是这种搭载在隧道掘机上的不良地质超前探测技术和装备。打个比方来说,我们的技术就像给汽车安上车灯,可以探明前方的不良地质。
突水突泥、垮塌灾害被称为隧道建设中的“水老虎”“下山虎”,是隧道安全建造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尤其是滇中引水工程穿越了16条断裂和33个岩溶系统,地质复杂建设难度大,对施工掘进机提出了更高要求。中铁装备集团联合山东大学研发的隧道激发极化探水技术和装备,能够提前大约30米探测到隧道前方水体位置,还能估算水量,实现前方地层突水突泥灾害预报,及时预警,减少事故发生,同时还发明了用于断层探测成像的TBM地震波超前探测技术和装备,将创新技术搭载掘进机制造,实现产业化应用。一台具备敏锐危险感知能力掘进机的制造,一边为高校科研找到应用场景,一边提升了企业产品竞争力。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海交通大学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打造面向未来的前沿交叉学科平台和解决卡脖子技术创新高地。在与中船集团共建的上海海洋装备前瞻技术研究院内,一系列卡脖子技术正在被逐一突破。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正与中交集团开展联合科技攻关,研制一型低碳动力的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该船研制成功后,将成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利器,同时也将是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航道工作船。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朱新远:上海交通大学将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与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创新伙伴关系,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为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选聘专家进企业 共同打造校企创新联合体
此次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重要任务,还包括推动打造一批校企创新联合体,优化整合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同时探索选聘一批专家教授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导师,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
多年来,东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两所冶金特色高校陆续与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矿业、有色等企业建立多个校企创新实体。例如,成立于2014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成立于2020年的“鞍钢-东大先进材料工程研究院”。两年来,研究院为鞍钢集团和东北大学深入合作提供了稳定持续的交流平台。双方围绕先进引领技术与变革性创新技术开展深度合作,努力打造校企合作典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北大学副校长 唐立新:企业派驻大学有四位管理人员,常态化了解我们教师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派驻鞍钢,了解鞍钢的现实需求,定期进行双方对接。从成立以来,签署相关的合同38项,经费已经达到4000万,为鞍钢的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它的卡脖子技术解决了重大的科技难题,作出了贡献。
这位正在生产一线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是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向宇,目前,他带领团队发明的高性能微球型钛硅分子筛催化剂已成功应用在河南这家催化科技公司的生产线。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向宇:这个关键的催化剂技术被国外垄断,他只以高昂的价格卖产品,不转让技术。我们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必须进行自主研发。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新发明的催化剂,最终使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实现了安全清洁的生产技术。
王向宇教授团队发明的催化剂主要用于生产尼龙材料,最大应用市场是在高档的锦纶服装行业,全球市场需求约每年800万—1000万吨。如今这项清洁生产技术已在全国8个省区市得到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30%。有了专家团队和先进技术的保驾护航,企业在生产中更有底气。
为更好激励教授团队助力企业发展,郑州大学拿出1000万元自有资金,启动设立“百个教授团队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专项”, 推动百名教授进百企,目前团队已对接新材料、生命科学、电子通信、网络安全等多家创新型企业。
郑州大学副校长 屈凌波:今年我们仍然要拿出1000万再一次组建100个教授团队,实现我们产教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科研人员“做真科研,真做科研”,真正实现了企业和需求出题,学校教授答题,到最后,我们的成果是需要拿到市场上,让市场和社会进行判题。
校企共赢 建立良好合作机制
教育部表示,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但长期以来科技资源主要分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现状并没有改变,再次提出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要如何突破以往校企合作的瓶颈呢?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认为,校企双方一定要共赢,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 雷朝滋:这种合作就是一定要有真正的需求,就是作为企业来讲,我真的需要你帮我解决问题,我不是搞一个形式签一个协议热闹一下,我真的有现实问题的需要解决,我是迫切需要你帮我的忙,而且我这个问题,我不让你白做,你来了以后我是会给你钱的,不会让你自带干粮。然后作为大学来讲,你要有这个功夫,你不能骗他,我确实能帮你解决,我确实有这个科技积累,我原来理论积累、技术积累都是够的,我能帮助你做。我们的老师到那里得到了锻炼,出了成果,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校企合作当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合作起来。
雷朝滋认为,以往校企双方的沟通渠道存在很大问题,大学不知道研究成果有哪家企业需要,而企业需要的关键技术也不知道哪所高校有。此次“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就是集教育部、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三部门的力量,利用自身政策和资源优势,实现部门联动,搭建沟通平台。
- 留抵退税政策再扩围 本月起新纳入七个行业(2022-07-11 17:36:41)
- 罗川英才周洪磊:投身蓝海养沙蚕 发展家乡致富路(2022-07-11 17:02:03)
- 武汉大学就一例霍乱病例情况答问:未发现新增病例(2022-07-11 17:01:49)
- 卫健部门通报武汉大学一例霍乱病例处置情况(2022-07-11 12:00:39)
- 硬核助力!这个团队让神十四“电力十足”(2022-07-11 11:27:28)
- 最高100万元补助!福州发放“大礼包”!(2022-07-11 10:53:31)
- 福州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八条”(2022-07-11 10:15:34)
- 近百年老宅“乾坤大挪移”厦门这座建筑平移75米(2022-07-11 09:26:56)
- 智汇旗山 才聚高新|李阳:向新一代显示技术“核心”冲锋(2022-07-11 09:26:51)
- “智慧工地警务”护航福耀科技大学项目建设(2022-07-11 08: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