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国际 >> 国内新闻

从1到100+ 跳水“梦之队”如何连连打通关?

2022-07-05 20:49:15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包圆!7月4日凌晨结束的2022国际泳联世锦赛,中国跳水队收获了全部13枚金牌,世锦赛历史金牌总数也达到108枚。开赛前,大家还在猜想“谁能阻挡中国队包揽金牌”,“梦之队”用7天就给出了答案——“Nobody”。

中国跳水队持续巅峰的“秘诀”都有哪些?“独门武功”有怎样的修炼之道?“常胜之师”未来还要面对什么挑战?《热点读》邀请清华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振,解读“梦之队”为何能连连打通关。

从1到100+ 跳水“梦之队”如何连连打通关?

从1到100+ 跳水“梦之队”如何连连打通关?

1986年在马德里,15岁的“跳水皇后”高敏为中国跳水赢得世锦赛历史第一金,从此开启“夺金之旅”。时隔36年后的布达佩斯,两位“15+15”组合全红婵和白钰鸣在本届世锦赛混合全能跳水决赛中,完成了百金壮举。

从1到100+ 跳水“梦之队”如何连连打通关?

问:历经36年的洗礼,中国跳水队终于达成世锦赛金牌100+的创举。36、100+,从高敏的15岁到全红婵和白钰鸣的“15+15”,数字里有时间的延展、空间的变换还有人物的更迭,我们可以从中读出怎样的发展脉络?

答:其实,这上百枚金牌的背后,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更不是出道即巅峰。1982年中国跳水队首次征战世锦赛未获金牌,从1986年开始每届都有金牌入账,1998年珀斯世锦赛上,处于新老交替的中国队也曾陷入低谷。自从2001年福冈世锦赛才真正开启“金牌收割机”模式,在10届比赛里砍下82枚金牌。2011年上海世锦赛更是第一次实现金牌“包圆”。

中国跳水队的成功,离不开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靠的是队员“老带新”、教练“高精尖”的组织模式。“梦之队”一路以来的成绩,反映了中国体育在世界赛场上从追赶到领先,从技术模仿到创新创造,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迈进历程。

从1到100+ 跳水“梦之队”如何连连打通关?

问:从“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如今金牌包揽,中国跳水持续强势表现的“秘诀”都有哪些?

答:翻开中国跳水的荣誉簿,可以发现这样几个关键词——

“突破”:中国跳水队曾改革创新了“压水花”、空中翻转等一系列技术动作,多年来始终在世界跳水发展的最前沿不断探索、磨炼。

“活力”:不久前在巴黎奥运会周期重新启航的中国跳水队18名队员中,有15位“00”后,新生代已扛起“梦之队”大旗。“初生牛犊勇折桂”的故事在国际赛场屡屡上演,人才辈出的团队始终保持着强大而鲜活的竞争力。

“传承”:像施廷懋、陈若琳等“功勋名将”选择在退役后继续执教,把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

从1到100+ 跳水“梦之队”如何连连打通关?

△陈芋汐、全红婵在本届世锦赛女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夺金

归根结底,技术优势是成功最大保障。譬如女子跳台高难度动作207C,只有陈芋汐、全红婵两位中国小将使用,难度上的压倒性优势,让冠军归属成了“二人转”,双人比赛中的她俩更是笑称“互相带飞”。更难得的是,“梦之队”众多单项都有这种“双保险”的实力。一人发挥失误?甭慌,另一人照样把金牌稳稳拿下!

从1到100+ 跳水“梦之队”如何连连打通关?

中国跳水队中有众多的“绝世高手”,更有“黑科技”加持。这其中,“3D+AI”跳水辅助训练系统能够捕捉运动员跳水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让教练员不再花费大量时间观看录像并靠肉眼发现细节,堪称“AI教练”。

从1到100+ 跳水“梦之队”如何连连打通关?

问:AI技术在体育训练中的普及应用,对竞技运动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真人教练的功能会因此弱化吗?

答:近十几年来,科技支撑对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愈发重要。“3D+AI”辅助训练系统通过3D建模对跳水过程进行360度无死角还原,并基于AI分析将技术动作中的关键指标进行量化,给出针对性的训练优化建议。

不过,人类教练的功能并不会因此弱化,他们可以抛去繁琐耗时的重复性工作,把更多精力放在训练理念和方法的革新上。此外,AI辅助训练系统研发过程中,本身就需要不断输入高水平教练的前沿知识与经验,否则不可能转化成提升运动员训练的针对性信息。

目前来看,AI还无法独自完成训练执教的创新,更不可能手把手地在真实世界中指导运动员。当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会看到不断吸收着人类智慧的“AI教练”培育出的优秀“弟子”。

从1到100+ 跳水“梦之队”如何连连打通关?

问:中国体育界像这样的“常胜之师”都有哪些?他们未来的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答:除了中国跳水队外,我国能在竞技体育赛场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的运动团队还有中国乒乓球队、中国举重队、中国射击队、中国短道速滑队等等。他们都具备鲜明的队伍文化、不断涌现出领军人物。

当然,对于这些长盛不衰的运动团队,不仅面临“寸土必争”的竞争压力,各自领域的发展也要应对挑战。竞技体育项目集中了“高精尖”资源,但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体系和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除了乒乓球运动,多数队伍运动员训练和选拔几乎全部依靠“三级训练网”来实现,虽然保证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质量,但很难扩充人才库的数量。为此新修订的《体育法》就指出,要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从“金牌大国”走向体育强国,还需要进一步激发百姓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从“愿意看”到愿意参与、有条件参与,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的问题。相信有朝一日,那些“神仙打架”的竞技名场面,不单出现在直播镜头里,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责任编辑:吴颖倩】
相关新闻